傳聞上師開示 法水遍佈長流(一)法語篇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13 解脫

    法語篇13 解脫

               解脫 ◎瞭解生滅法,解脫八苦。◎「貢高我慢」,修行不能過關。◎降伏脾氣,心清淨,沒煩惱,借境磨鍊,用解脫法門來過關。◎出煩惱家,出三界輪迴的家。◎菩薩心,修十善,老實念佛,修出一條解脫生死的路。◎是非不辯為解脫。◎修「無為法」,才能解脫生死。◎由「心」解脫,由「心」修。◎靜觀出入息,人命呼吸間。◎人命呼吸間,將生死視為重要之事。◎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身口意常清淨,證無上道。◎身口意清淨,是真供養。◎佛之本懷,希望眾生解脫生死。◎成佛要以十善為基礎。◎要成佛,須一切向善,身口意都要觀照。◎三寶是最大的福田。◎行六和敬,謙虛忍讓,互相尊重。◎「聞、思、修」,種佛的種子最重要。◎「見」愈少,修行愈快,人會愈來愈灑脫。◎菩薩心,菩薩行,超出三界。◎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信佛要有正念:知足常樂,無所求。◎宇宙間的真相,「本來無一物」。◎世間萬物本來無一物。◎六根清淨才能「通」。◎五停心觀:以「不淨觀」度慳貪。 ─五停心觀:以「慈悲觀」度瞋恚。 ─五停心觀:以「因緣觀」度愚癡。 ─五停心觀:以「界分別觀」度我執。 ─五停心觀:以「數息觀」度散亂。◎一真法界。◎教外別傳,心地法門,以心印心。◎於時有佛 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 發菩提心 彼佛教我  從聞思修 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 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 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 生滅滅已 寂滅現前                  ──《楞嚴經》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12 自性 無礙

    法語篇12 自性 無礙

           自性 無礙 ◎大家一起做事,不要論你對、我對,要圓融無礙。◎《華嚴經》中有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理法界的理,就是佛性、平等、慈悲、至高無上。◎在做事當中,就是依理去行,秉持佛性平等慈悲的原則去做,隨順眾生。◎理無礙,把理運用進去,心中都是佛法(慈悲喜捨、平等、沒好沒壞)應用在外,都圓滿無礙。◎自性自然產生出智慧的作用。在做的時候心會謙虛,沒有煩惱,這都是慈悲心在作用。◎理無礙,自性作用,佛法在內心,沒有障礙,很自然的不會有障礙。◎如果心中沒有佛法,就是眾生相,表現在外就是那些貪瞋癡。因為心裡有障礙,所以處理事情起來,任何事都成障礙。◎自然運用心中的佛法來處事待人,就沒有障礙。要用佛法來看事情,如果沒有佛法,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癡,就是世俗。◎佛法納入心田,起心動念都是佛法,就是理,就是自性。能運用出無量無邊,也就是顯現出「事之無礙」,這樣由理無礙運用到事無礙,就能達到理事無礙。◎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一體,性相圓融。以人來譬喻,理事一體指的是人,人是由內在的「性」及外表的「相」(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動作)和合而成。性由相現,相由性作用,而「性」就是「理」,「相」就是「事」,理事一體就是性圓融。如果表現在外的待人處事有好壞分別,與內在的性就不相應,不能稱為性相圓融,沒有圓融就不能達到無礙。如果表現在外的都是慈悲、莊嚴、沒分別,才能與內在的性相應,才可稱為性相圓融。性相一體等於理事一體,圓融才稱為一體,才能達到無礙的境界。◎了知諸法空相的心法,納入心田,運用於外,才能事事無礙,事理圓融。心法就是師父所講的,如果只是聽,未納入心田,就無法運用出來,起心動念都還是貪瞋癡,永遠是眾生。◎沒有煩惱的人最「快」,大家的煩惱心未斷,煩惱放在心裡,包藏在裡面,不丟掉,一點事情來,沒有用佛法來處理,什麼都成障礙。如果大家有佛法,什麼事都可以溝通。◎什麼都怕,怕這個,怕那個,不敢說。暗中心裡又與他過不去,這都是眾生心,貪瞋癡,自私的心,怕自己吃虧的心。如果有佛法,理無礙,將心法運用出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內心清淨莊嚴,不分別,事情不就圓滿了嗎?但是沒辦法,你們境界不夠,根基不夠,老是先分別,先煩惱,再來身口意就造業了。 ◎每天參自己的貪、瞋、癡。◎貪、瞋、癡、慢、疑,是一切煩惱之根本。◎「癡、見、愛、慢」煩惱根源。◎執著,能生種種煩惱,為輪迴之始。◎無色相、無煩惱執著,才是真如妙心,也就是自性,即是佛心。◎平常心是道,了知自性,便時時見性。◎「圓滿」就是「智」,有大智慧才能圓滿一切。◎無煩惱,則自性的智慧才能顯現。◎心中無煩惱,才能清淨。◎於色相中,不執著,不動,慢慢就能見性。◎「圓」就是「自性隨緣不變」,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相。◎執著也是煩惱。  ◎當下一念,認清自性,修行就會很快。◎迷了自性,便在起心動念裡打轉鑽牛角尖。◎心要如何大?時時刻刻,不要有一個「我」,就是自性的意思。◎一切都是心在作用,如果沒有分別當下的心,就是自性。◎行住坐臥都能迴光返照,自性以空為體。◎萬法不離自性。◎每天要見性,時時要見性。◎識自本心見自性。◎自性清淨即調心。◎反聞聞自性,自性念佛自性聽。◎自性常生智慧。◎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人之所以癡,因為不懂因緣法。◎應不被表相所轉,看透內在因緣法。◎世間相都是你我對錯,事境一來,要瞭解因緣法。◎佛法不納入心田中,心沒有佛法,一個境來,馬上起心動念,就是貪瞋癡在作用,而不是自性在作用。(本則為八十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師父在千僧寺開示)◎自性本無事,由人自招惹。◎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是非從何來。◎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以本覺為體,衍生出一切。◎六根既是假合,煩惱又如何為真?◎色身是各種因緣和合,沒有一個自體。◎「體」和「用」有如水和冰。◎不思善、不思惡,是本來面目。◎欲入三摩地,應從聞中得,「聞」即是佛性。◎保持本覺,即修學佛法。◎「無為法」即自然心「清清」,不會去想,不會去感覺。   ◎「無為法」即心地法門;「無為法」即無好無壞、不執著;「無為法」即不生不死、無所作為。◎聞性功夫深,與諸佛「本覺妙心」相契。◎內在自性與外在肉體配合,動靜如一,便能進入「無為」。◎無修無證,是最高境界。◎沒有分別性,才能轉這個意識。◎每日的行住坐臥及待人處事之中,不執著,什麼事情來,不被境所轉;有悲喜好壞,都不是中道。◎一切隨緣,無所執著,無所求。◎目不著好色,耳不住好音。◎用根不用識,不起分別心。◎看清自己,瞭解自己,才是大智慧。◎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煩惱從分別來。◎佛法不離世間法,要會應用,不要被轉走。◎證阿羅漢的條件:離欲、無諍。◎修出「本來」。◎對、錯,都是分別(論事、論世間),不要太去感覺這些事,凡事當做修行。◎什麼都是假的!◎粗衣淡飯,六根清淨。◎清淨就是「不好、不壞、沒有美醜、沒有分別」。◎要知足常樂,才能接受佛法的好處。◎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任何事,隨緣不變。◎內心清楚,外表隨緣。◎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多少劫來貸屋住,何時認得主人翁?◎菩薩「善思惟三昧」。◎善修習菩薩「如幻三昧」。◎無始劫來貸屋住,沒有一個自體。◎一切法界,難以透徹。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11 苦行

    法語篇11 苦行

            苦行 ◎行苦行,過苦劫,業障消,生西方證三不退。◎要以種種的苦行,做為修道的助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境心不動,被人罵、被人刺激、受誹謗,這個苦要吃下去,才能悟出真理,達到究竟。◎鍊耐心,耐力,從苦中去磨!◎要能吃苦,苦行就是要「下心」,一切事都說:「好!我去。」沒有選擇。◎什麼都要能接受,什麼都好,接受一切逆境。◎一直做,一直修,將三界這些苦都修起來。◎「下心、無我、什麼都可以」,就是苦行。◎什麼都難不倒你,才是真「定」。◎什麼都好。◎什麼事情來都可以接受就是「吃苦」。吃苦了苦,苦盡甘來業障消,你對我對,什麼都好。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10 常住

    法語篇10 常住

            常住 ◎大家為了工作,執事無法溝通,這不是人與人的問題,是心與心的問題,是心無法互相溝通。大家互相沒有佛心、慈悲心,這是問題的根源。大家都說是為常住,彼此卻都無法溝通,如果每個人都有佛的慈悲心,天大的事也好溝通。還在發脾氣、板臉孔,都認為自己對,別人錯。板臉孔這都是沒有慈悲心,每個人心中若有師父的存在,佛祖就在眼前。◎  為常住做事發心,愛護常住。要拿大圓般若來應用。「大」就是無量無邊無盡,「圓」就是圓滿。◎  有人眾請示寶殿對面土地,有怪手工作了一個星期,因對面山有我們的土地。是否須要過去瞭解?師父說已經一個星期都還沒有前往瞭解,是不對的。為了常住,兩個人結伴過去看看,應該做的就去做,這裡面有修行的意思,還有捨身的意思在。事情發生了一個星期,才請示要不要去看,這就是愛護常住的心還不夠。◎領執事要捨身,為常住盡心力。 ◎打法器、唱誦,不能心急,要「定心」。 ◎對常住的事,關心要緊業障自然會消。◎做什麼事都要為常住。◎做每件常住安排的事都很高興,就是「發心」。◎「戒」學好,辦常住的事,才不會錯因果。◎領執事不去分別,隨常住安排,什麼都好。◎多禮佛,為常住做事,就是身懺悔。◎很歡喜接受常住安排之一切事,就是發心。◎叢林以規矩為寶。◎一個莊嚴的出家人,就是什麼都接受﹗◎出家惱他人,不名為沙門。◎順師所教,名為孝也。◎菩提心相續不斷﹗◎所做所為,不合乎出家之意,便有因果。◎每天修「慈悲喜捨」,就是走在與佛最接近的地方。◎慈悲喜捨。所謂:       慈─與樂       悲─拔苦       喜─見人離苦,心生歡喜       捨─心平等,不執著    ◎ 心保持「慈悲喜捨」,隨時有佛法,運用在做事和如何對人對事上,做出來的舉動都契合佛法,處理事情也有佛法,不是嘴巴說說而已,行為表現出來的都合佛法,才是真正有佛法。◎悲智雙運,以「慈悲喜捨」來處理對人的一切事。對外在的一切人、事、物,心裡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無惡念,慢慢就能大徹大悟。◎堂堂男子漢,要「慈悲喜捨」才對。有心法可修,又有師父在幫忙處理業障,加上卍字證盟,應該比別人修得快。你們有這些事來加強來幫忙,如果還跟別人一樣,師父手腳都軟了。◎凡是隨順,「慈悲喜捨」。◎修慈悲喜捨,對人能坦誠、開闊、直心、能捨身,顯現出家人的丈夫相。◎心田有佛法,運用出來自然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互相包容,不互相排擠障礙。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做,互相是佛心,以慈悲心來作為,那該有多好,也不會互相障礙。你發脾氣,他也跟著起不好的念頭,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你缺乏慈悲心。所以說這是心的問題,不是什麼事不能說,「心」要是能夠處理好,沒有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慈悲心起來就不會起惡念,慈悲可對治瞋恨,即使別人對自己苛一點、使個白眼,也沒關係,修不起來都是因為慈悲心不夠。◎看到、想到眾生的苦,悲心自然流露出來,這境界不是用想的,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人要修到那種境界,才有辦法理解體會到。◎修行就是學「佛」、學「菩薩」的慈悲。學「佛」心要像佛,看自己的心(迴光返照自己的心)。別人在睡覺,自己一人在做,如果因此而起煩惱,就是無「菩薩」心,就是計較的心,也就是「眾生」心。◎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我」,就是小乘,「無我」才是大乘。◎什麼事都說我、我、我,雖然都在拜佛、禮誦大乘佛典,但是這些「我」沒有去掉,就與大乘菩薩行不相應,產生問題的原因也就是這些「我」,這就是問題的根源。遇到事情來的時候,「我」慈悲一些,「他」也無好無壞,這樣不是很好嗎﹖◎每個人的起心動念都表現在臉上,這不是很大的問題,最主要是要有「智慧」,將佛法應用出來。要有「慈悲心」,悲智雙運,慢慢的,修行的心會開闊。就好像一把鑰匙把心打開,修行會慢慢有境界。如果心緊閉,雖然學佛,佛法裝不進去心田,佛法還是歸佛祖的。◎你如果有佛法,有慈悲心的話,那麼人家看不起你,對你嚴苛一點,臉色不好看,你都不會感到如何,反而尊敬他,使他自己感動。你們說什麼事不敢去做,心有障礙,怕受到傷害。說得那麼好聽,其實是沒有佛法,沒有慈悲心,這點你們都還不懂,還沒有發現﹗◎初出家時,老師父帶我去參訪,在野柳看到一個捨身救人的塑像,他因為跳入海中救人而被淹死,老師父說這個人是菩薩。當時心裡疑惑在家人也能做菩薩,老師父說那種捨身救人的發心,就是菩薩的行為,是「心」在做菩薩。雖然那個人是因為業障互相牽連而死,但是那種不顧自己,無我,發出為別人犧牲的心就是菩薩。是那種行為、舉動,做事情有修行的意思,有佛法的原則,稱為菩薩。所以我們修行人處理事情要有佛法,要無我,做事時運用智慧,圓融處理,不要生氣,不要發脾氣,要有慈悲心,要能善巧方便。◎眾弟子們,當知佛在每個人心中,只要你們心中有佛,常行慈悲,虛空無不常在。◎修行是布施,布施能生歡喜心,歡喜心能生慈悲心,慈悲心能助我們修行。◎身、口、意清淨,才能真布施。◎每一個念頭都是平等心,很自然的。即使人家對我不好、發脾氣,也不覺得如何,我都接受,不生氣。反而發好願,如《華嚴經》內的菩薩行為:「希望吃到我的肉的人,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分病苦,看破放下,慈悲忍辱,精神為最,做事念佛,福慧雙修,寂之又寂,成就佛道。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9 念頭

    法語篇09 念頭

            念頭 ◎動靜無罣礙,一念清淨一念佛。◎有一個「我要精進」的念頭,也是妄念。◎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因果。◎一個念頭,一個生死,所以要讓心歸一。◎每日用心觀照念頭,念佛、想佛、想開示。◎一個念頭,一個生死,此生此世就要把「道」修好。◎每天種佛的種子,不要隨時隨地起念頭。◎起心動念會種下一個種子,某一時候種子成熟,便要接受因果。◎種佛的種子。◎佛、魔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起,分別不生,即是消業。◎觀照念頭,每一念都清淨無染。◎一念清淨,就是經典的含意。◎一念不生,頓超三界,一念有,便落在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一個感覺起,便落入有相。◎微細念乃至一切動念,都是始覺。◎時時不起心動念,就是罪消,修行就快了。◎自己不起心動念,別人說我如何,都無所謂。◎一念淨心成正覺。◎把持一念,觀照細心。◎斷習氣。◎斷習氣要先從念頭斷。◎觀照「起心動念」最要緊。◎時時一念要清淨莊嚴,頓息一切煩惱,當下就開悟。◎注意起心動念,不要隨心所欲。◎起心動念,是由感覺而來。◎外不被境所轉,內不起心動念,即是禪定(不動)。◎一念動,便落入始覺。◎一切不執著,一有所知所覺,便落在第二義。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8 精進

    法語篇08 精進

            精進 ◎時時刻刻「心」要精進。◎用功夫,勤精進。◎有放逸心,就是對不起師父。◎善護口業,深信因果。◎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出家要實修實證,並以修行結人緣,人成佛成。◎人命無常呼吸間,趕快用功,每天保持心寂靜,發心做事,福慧雙修。◎今世出家,今世就了道。◎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要認清出家修道的意思,不要放逸。◎自己生死最要緊,要將身心寄託在「常住」與「修行」,謹慎勿放逸!◎師父希望大家都早點成就,這是師父的願望,也是毘盧遮那佛的願望。沒有煩惱是比丘最大的快樂,就像西方極樂世界斷盡煩惱的比丘那麼快樂,有煩惱就不快樂。眾生有病,師父有病,看大家未達境界,一直等一直等你們,希望你們早日成就,一尊、二尊的成就,師父多開心,毘盧遮那佛多開心。都一直在等一直在等,這是實在的話,不快一點,師父要等到什麼時候。◎有放逸心、攀緣心,也是戲論。◎人嚴,我嚴,修道能成。◎掃塵埃,掃塵埃,蓮花朵朵開。◎隨時、隨地、隨做,馬上解決。◎唯有聽師父的話,去照著做,師父自然會接受!◎師父說怎樣就怎樣,才是真正守規矩。◎受戒容易守戒難,有戒不持總是閒。◎佛法要瞭解深入,才能用得上。◎正念修得堅固,堅固!◎戒為成善之本。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7 業障

    法語篇07 業障

            業障 ◎三寶門中造口業,罪很重。◎不能以自己的意思去判斷別人,會造口業。◎午供修福,早晚課消業障,增福慧。◎了生死要小心「口業」。◎要深信因果:「斷殺生」;多念佛:「修口業」;了悟無生無死;「不生不滅,本來無一物」。色身是有時間性的,這條「生死路」心裡要想清楚。◎修口業。◎自己要嚴格自己,有錯不說也是妄語。◎未證謂證,大妄語,造口業,是地獄因。◎道心不堅固,到那裡都有業障。◎不要隨便開口,容易造業。◎人家講你,不斷接受,就換了一個人,無形中就去習氣雜念。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6 心

    法語篇06 心

                 心 ◎一切唯心造,我們要時時攝心,才不會因為心停留於某一處,而成就造業因緣。如果遇到一個境界來,將要「動心」之時,趕快把心收攝起來,就不會有一個事情產生。眾生之所以輪迴,都是因為「起心動念」,然後造業因緣和合而來。時時提醒自己,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不實的,對一切都平等,不去分別,久而久之,就會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什麼都好,讓人高興,別人來要求,我們都答應,感謝他人讓我們有成就的機會。遍緣一切「情」與「非情」境,都要有堅固的道心,心中不起任何念頭。不論遇到什麼境界,都沒有關係。◎ 心沒有歸一,便會有妄想。◎ 了悟一切都是幻化,心便能歸一。◎ 以「心」出三界。◎ 每日的心保持清淨莊嚴,成佛有何問題。◎ 從每天所做的事當中,去培養這個心。◎ 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起心動念。◎ 修行心要越來越細,觀照微細之起心動念。◎ 心隨時保持不動,不好、不壞。◎ 修行「心」是根本,從每日的起心動念,去了知,心如何作,多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一個念頭,一個生死。心中有多少念頭,就輪迴多少次。◎ 個性不要強,有貢高我慢之心者,不能得道。◎ 心不因外境而起躁動。◎ 心要不住於歡喜、難過之相上。有好,相對的便有壞。◎ 心念都是一,所以佛法稱為不二法門。◎ 道心若不堅固,習氣若不斷除,便無法成就。◎ 每天六根對六塵的,就是「平常心」。在平常心裡面,心不動才有「道」!◎ 「能所心、執著、忌妒心、煩惱心、瞋恚心、無慚無愧」 障道。◎ 修行在於心,起心動念最要緊。  ◎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修「心」,修「戒定慧」最根本。◎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以攝心來對治念頭。◎ 學「佛的心」去對待一切人!◎ 「心空」:做什麼事都是修行,不要計較工作。「心安」:「道」才能生出來。◎ 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道心要堅固。◎ 心要大到沒有範圍限制,無有定法,才能開闊。◎ 了知因緣法,一切不執著。◎ 心寂靜,才不會被境所轉。◎ 「心不動」才是真入道。◎ 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萬法不離自性。◎ 「心清清」就是在受持經典、無我、斷煩惱。◎ 道入無為時,則心無所住。◎ 動、靜「心」皆要能定,漸漸進入「無為」的境界。◎ 對境無心就是「定」。◎ 禮佛要調心,讓這個心能靜下來,自然會有定力,生出智慧,突破煩惱!◎ 將「凡夫心」轉為修道的「聖心」、「佛心」。◎ 把心打開!發菩提心,行菩薩行。◎ 心中想,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久而久之自有定力。◎ 要當下開悟,這個心要「顧」得很好。(台語)◎ 智者除心,愚者除境。 ◎ 寧動千江水,勿動道人心。◎ 「平常心」就是「道」。◎ 隨境不動,心念時時是佛。◎ 聖人轉心,凡夫被境轉。◎ 欲成就各種功德,要靠「發心」。◎ 諸佛菩薩都是由發心來的。  ◎ 做什麼都要「法喜」,心裡具足佛法。◎ 要拿佛法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沒好沒壞,心無執著。◎ 拿佛法來應用在待人處事上面,修自己的心。◎ 有心量,便能包容別人,行菩薩道,即是心要有「利他」之心。◎ 心要「用功」就是讓心乾淨,才是真的用功。◎ 超度是一種力量,「修心」也是超度!◎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工夫。   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沾乾洞庭湖。◎ 修行人有「能所心」,不能成道了生死。◎ 事前:往好的想,不障道;事來:吃虧,正是「修」時。◎ 常有嫉妒心,煩惱心,怎麼修都沒有用。◎ 修任何法門,都是為了要使心歸一。◎ 以最平常的心,就是「修道」已經到家。◎ 「心行處滅」,即隨時能迴光返照事物之本源。◎ 真平實的心,就對了。◎ 無境不能顯真理,要接受一切境的磨鍊。◎ 有境界來時,你可以接受,就是「入道」。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5 念佛 懺悔

    法語篇05 念佛 懺悔

          念佛 懺悔 ◎時時念佛,心不散亂,就是禪!◎時時要記得念佛。◎信佛、學佛、念佛。◎以念佛來修出定力。◎念佛修行,不住一切相。◎將一句佛號念住,念清楚,從「這一句」了生死。◎以念佛來觀照六根。◎以念佛法門來深入禪定工夫。◎每天佛來念,常住的事去做,心清沒煩惱,每天都能消業!(台語)◎靜靜的念佛,修「心無罣礙」,就是「無色相」。◎將生死這條路抓緊,念佛的心「念住」。◎持名念佛,以念佛的藥來治妄想的病。◎把握時間即時念佛。◎保持佛號,能令一念不生。◎專心念佛,即是具足「六度萬行」。◎念佛要念到自然不間斷。◎少說話,多念佛,培養「定力」。◎「輪輪迴迴無了時!」看破!趁早用功夫,念佛修行。◎老實念佛專心,時時都是佛,心心都是佛。◎念佛就是在念心。◎意清淨,所做皆「清淨莊嚴」,即是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修行要先消業障,念佛法門,最快最直接!◎懺悔業障,一心念佛,刻苦修行,斷煩惱,求解脫。◎每天都要懺悔、發願、念佛。◎懺悔是向自己保證。心空,罪才能滅,方名為真懺悔。◎時時要懺悔之心,才能消罪(全憑懺悔之力量)。◎人能夠修行,是因為人能夠懺悔!◎由於音聲,使心佛打成一片,將心集中於一句佛號,便能定。◎改往修來,懺悔後要力行去做。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4 空性

    法語篇04 空性

              空性 ◎心空最重要,成佛要心空。◎一念不生,沒有一個「我」在念佛,也沒有一尊「佛」讓我念,當下三輪體空,頓超三界。◎色身的體,就是空性。◎開始時先有「我」在念佛,等功夫到家,自然無我。◎心空才能見性,煩煩惱惱過日子,沒有什麼意思。◎空性就是佛性,似空非空,似有非有。◎空不是去執著「空」的道理,似空非空,才是真空,才是真覺,才是所謂「真空妙有」。◎每天心要空,才能證空。◎瞭解實性是空,但不是偏空。◎念頭未起之前的那一點就是「自性」。◎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増不減。◎做事時沒有一個「我」在做什麼,沒有分別喜不喜歡。◎做事不要分別,什麼都好,心要空,慈悲心最要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觀「無所住」,守住「真空」。◎心有所執著,所以不能空,了解空性,才能放下。◎心若不空,則過去所造之業便存在。◎性是空的,相是有的,不可「以相論事」。◎清淨空滅。◎不要在「人我是非」上計較。◎什麼事都不要想,人我之間的事,最好不去想。◎當下一念,衝過人我。◎無所執著無所求,心有所執著便無法達到「空」的境界。          ◎「無來也無去,沒有事。」◎這世修行要徹底,要先「無我」,才能「四相皆空」,才能修成「證果」。◎無止盡的空性。◎修「無諍」及「守意」:守意則「定」,定則「知空」,知空則知「一切無所為」。◎說空不了空,修行徒用功!◎空門。◎本來是空,一切是空!◎有我,就自私,什麼都顧自己。◎要從無我修起。有「我」,範圍便小了。◎有「人我」,就是輪迴的根本。◎什麼事都先想自己,便不能圓滿。◎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去我見,是根本之道。◎夢裡總是空。◎有執著一個「我」要如何,便不能修隨緣。◎因緣和合,一切空幻。◎緣起性空。◎有說、有做、無說、無做,都在空中。◎不要有「我見」!◎破「我相」,「四相皆空」才能了生死!◎放下「我」﹗行「無為法」。◎觀心如幻,能所俱空。◎因為生存在「有」的世界,心便難「空」。◎剋期取證,當下一念就是!◎自從一念失圓明,八萬塵勞皆作蔽。◎迴光返照自己的心,「起心動念」最要緊!◎隨時都要有正念。◎一念不生,頓超三界。◎自以為對的便是世間輪迴,不能修出世的因。◎人我氣盛今何在?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人我是非都要放下,才是真修行。◎把握「修行」的目標,其餘的事,都不能影響。◎生而無生,法性湛然。◎「見思惑」未斷,如何肯定「自我」的意思,何來我見。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3 相

    法語篇03 相

             相 ◎我相沒有,則四相空。◎宇宙中一切萬物都是有色相,都是因緣和合,都是空。◎謙虛忍讓,不要有我相,才能了生死,才會沒煩惱。◎煩惱因我見而起,有我則有見,而有相。◎「去我相」:要有真實境的考試;學生考試用考試卷,修行考試是「無相」,直接用心。◎凡有所求都是「著相」,就是「我」。◎禪坐,「無我相」。◎四相要空,否則煩惱多,生死由此而來。◎一切相不可得。◎成佛是歸真空,世間一切有相,都是修行的過程。◎了知始覺以本覺為體而起作用,產生分別。◎不被動靜之相所轉,入流亡所,體就是能,即是原動力。◎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將每件事情、每個環境、每個念頭,都透視清楚,不要執著表面的一切相。◎遠離執著,離相修行。◎四相不除,不能入禪定,禪是明心見性,定是見本來面目。◎有所要求,動或是靜,便是執著動靜二相。◎人、事、物,不著於圈內。◎人生原本就是夢一場,誰迷惑?誰能看破?◎悟世無常。◎無有定法。◎不要說自己對!◎世間要看破,世間一切不要執著,什麼都好!◎身心世界皆是幻。 
  • View More 法水長流.jpg
    法語篇02 修行

    法語篇02 修行

             修行 ◎修行不要計較。像師父剛出家在承天寺的時候,都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去菜園澆水種菜。這時候別人都在睡午覺,都是師父自己一個人去做,都不會感覺別人不對,反而覺得很法喜;還發好願,種菜讓大家吃了好修行。◎修行不是學做事,有佛法才能圓融,《華嚴經》是佛的境界不可講的,廣大得難信難懂,現在只是指示你們一條路而已。事事無礙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修行是無止盡的。◎色身以食維持,修行以心為根本。◎修行功夫深,則功德力便能回施眾生。◎修行只要心能清,都沒有事情。◎修行要以心地法門為基礎,直至成佛。◎修行要無相,不能取相修行。◎修行要有智慧,克服一切煩惱,克服一切習氣。◎老修行就是「是非煩惱都不在意」。◎修行能順從他人才是第一,接受就是順,順人就是修。 ◎修行要有一個「願」,趁人身強健時努力修行。◎修行就是修「這一念轉得過來」。◎修行看自己,一切境來,要自己會轉。是心轉境,而非境轉心。◎修行不管遇到什麼境都要過。◎真修行者沒有看不慣的事情。◎修行、做事都要有耐心。◎修行就是在修「耐心」。◎修行、做事要注意小地方。◎世間的一切,沒有比得上佛教中的修行。◎修行從心修,人惡我不惡,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用修行的「道行」來衝過業障。◎「一心」,修行要一心,做事要一心,凡事要一心。◎修行要解「空理」,不執著,用觀想來破除障礙,定力夠就不會被「境」轉走!◎修行這條路要走得徹底圓滿。◎做個老修行,什麼都好!被人罵也好!從中磨鍊個性。◎修行不要有私心,要處處為別人著想。◎修無我,修行第一要先觀無我,無我便無人。◎修行一個原則,不要有我相(貪、瞋、癡、慢、疑)。◎學佛就是要懺悔,懺悔即是修行。◎修行完全靠自己的正念,按步就班的去做,便能成就;要成就,便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要更加勇猛精進。◎修行的志氣,就是願力,有菩提的願力,才能成就。◎修行的秘訣:「清」。◎遵守佛戒及祖師規矩,身心便能莊嚴。◎修行要從有相,歸到無相,歸到空,才能達到最高境界。◎每天平常心修道,沒有我執,沒有我見。◎修道不是用想的,而是從做事行持當中修出來的。◎煩惱的時候,就是在讓我們修的時候。◎一直懺悔業障,就是修行。◎每天做修行的事,念佛、想佛。◎與佛為伴,解脫自在,與魔為伴,輪迴無期。◎佛、魔,在你心中一念之間,眾弟子們努力吧!找回本來面目吧!只要肯回頭,時時等著呢!◎依佛發願,以願修行。◎修行像種菜,不可移來移去。◎心能安住,修行才能進步。◎一步一步慢慢體會,從心去修改自己。◎把握因緣修行,要求自己,越沒有問題越好。 ◎不要固執自己的意思,凡事隨緣。◎除惡念、絕惡口、去我見、斷煩惱、不計較、為常住、共一心,藉境好修行。◎「信願行」是西方的資糧。◎老實念佛、守本份、明因果、不攀緣、不愛名利。◎一句話講出來,都要讓眾生發菩提心。◎修行要去私心,才有菩薩心。◎什麼都為別人想,就是菩薩行。◎眼中所見不生好壞分別,由此下手修行。◎尊重法,離相修行。◎要真心將佛法拿出來修。◎經典是路,要去修去悟,不能執著在經文字義裡。◎萬法歸一,一歸無所住。◎別人說你如何,都不放在心上。◎視一切人為家人,則過去現世皆圓滿,修道能成。◎工夫到家,別人說什麼都沒感覺。◎以清淨身語意供養佛。◎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法由「恭敬」中得來。一分恭敬,一分功德。◎謙虛忍讓。◎常覺得別人不對,便無法修改自己。◎別人說我就接受,不論對不對。修行不論對不對,起煩惱的人,就不對。◎修道要悟出覺性。◎修習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師父這麼說,看你們會不會去悟。聽是這麼聽,不要當做耳邊風。人不好?那個人不好?是心合不起來,都是自己在和自己過不去,自己障礙自己修行,是貢高我慢的心起來了,其實哪個人不好?◎法喜充滿,以法為樂。◎「直心」是道場;「捨身」去執著;「專心」才有定。◎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去疑根。◎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行而不言,真行也;行而言之,非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