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一切唯心造,我們要時時攝心,才不會因為心停留於某一處,而成就造業因緣。如果遇到一個境界來,將要「動心」之時,趕快把心收攝起來,就不會有一個事情產生。眾生之所以輪迴,都是因為「起心動念」,然後造業因緣和合而來。時時提醒自己,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不實的,對一切都平等,不去分別,久而久之,就會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什麼都好,讓人高興,別人來要求,我們都答應,感謝他人讓我們有成就的機會。遍緣一切「情」與「非情」境,都要有堅固的道心,心中不起任何念頭。不論遇到什麼境界,都沒有關係。
◎ 心沒有歸一,便會有妄想。
◎ 了悟一切都是幻化,心便能歸一。
◎ 以「心」出三界。
◎ 每日的心保持清淨莊嚴,成佛有何問題。
◎ 從每天所做的事當中,去培養這個心。
◎ 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起心動念。
◎ 修行心要越來越細,觀照微細之起心動念。
◎ 心隨時保持不動,不好、不壞。
◎ 修行「心」是根本,從每日的起心動念,去了知,心如何作,多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 一個念頭,一個生死。心中有多少念頭,就輪迴多少次。
◎ 個性不要強,有貢高我慢之心者,不能得道。
◎ 心不因外境而起躁動。
◎ 心要不住於歡喜、難過之相上。有好,相對的便有壞。
◎ 心念都是一,所以佛法稱為不二法門。
◎ 道心若不堅固,習氣若不斷除,便無法成就。
◎ 每天六根對六塵的,就是「平常心」。在平常心裡面,心不動才有「道」!
◎ 「能所心、執著、忌妒心、煩惱心、瞋恚心、無慚無愧」 障道。
◎ 修行在於心,起心動念最要緊。
◎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 修「心」,修「戒定慧」最根本。
◎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 以攝心來對治念頭。
◎ 學「佛的心」去對待一切人!
◎ 「心空」:做什麼事都是修行,不要計較工作。「心安」:「道」才能生出來。
◎ 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 道心要堅固。
◎ 心要大到沒有範圍限制,無有定法,才能開闊。
◎ 了知因緣法,一切不執著。
◎ 心寂靜,才不會被境所轉。
◎ 「心不動」才是真入道。
◎ 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萬法不離自性。
◎ 「心清清」就是在受持經典、無我、斷煩惱。
◎ 道入無為時,則心無所住。
◎ 動、靜「心」皆要能定,漸漸進入「無為」的境界。
◎ 對境無心就是「定」。
◎ 禮佛要調心,讓這個心能靜下來,自然會有定力,生出智慧,突破煩惱!
◎ 將「凡夫心」轉為修道的「聖心」、「佛心」。
◎ 把心打開!發菩提心,行菩薩行。
◎ 心中想,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久而久之自有定力。
◎ 要當下開悟,這個心要「顧」得很好。(台語)
◎ 智者除心,愚者除境。
◎ 寧動千江水,勿動道人心。
◎ 「平常心」就是「道」。
◎ 隨境不動,心念時時是佛。
◎ 聖人轉心,凡夫被境轉。
◎ 欲成就各種功德,要靠「發心」。
◎ 諸佛菩薩都是由發心來的。
◎ 做什麼都要「法喜」,心裡具足佛法。
◎ 要拿佛法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沒好沒壞,心無執著。
◎ 拿佛法來應用在待人處事上面,修自己的心。
◎ 有心量,便能包容別人,行菩薩道,即是心要有「利他」之心。
◎ 心要「用功」就是讓心乾淨,才是真的用功。
◎ 超度是一種力量,「修心」也是超度!
◎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工夫。
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沾乾洞庭湖。
◎ 修行人有「能所心」,不能成道了生死。
◎ 事前:往好的想,不障道;事來:吃虧,正是「修」時。
◎ 常有嫉妒心,煩惱心,怎麼修都沒有用。
◎ 修任何法門,都是為了要使心歸一。
◎ 以最平常的心,就是「修道」已經到家。
◎ 「心行處滅」,即隨時能迴光返照事物之本源。
◎ 真平實的心,就對了。
◎ 無境不能顯真理,要接受一切境的磨鍊。
◎ 有境界來時,你可以接受,就是「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