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篇03 無生法忍 攝眼耳根等

開示篇03 無生法忍 攝眼耳根等

      無生法忍  攝眼耳根等
  

      「往生西方,求生淨土」,由於人生在世,並不能永久讓你住在世間,所以老師父常常開示:「即使在世間活到一百歲,還是得死。」所以說,我們修行的人要體悟人出生在這世間的壽命那麼短,有一個期限。有生必有死,不可能出生了不會死,各種動物都是一樣,乃至宇宙間的一切都是一樣,眼睛看得到的,有生就有滅。就是因為這點原因,了知世間這麼無常,不是永遠可以讓我們常住的,三界如火宅,若不快點修,以後再生死輪迴,永遠在這個娑婆世界輪迴,所以我們要「求生淨土」。

 

                

        佛祖宣說這個法門給我們,開示這世間現處於末法時代,在娑婆世界修行,實在是很困難,很不簡單,因為惡因緣較多,善緣較少。若要在娑婆世界,修成菩薩度眾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你自己不能自度,要怎樣度他人?所以說要發願求生淨土。娑婆世界這麼難修,我們就先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證得不退轉,再繼續修,聆聽阿彌陀佛說法,證得無生法忍。所以說修行先「有生」,先往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再證得「無生」。因為在娑婆世界修行,想證得無生法忍,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先往生淨土,到那裡再證得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分為「生忍」和「法忍」。生忍裡面又分「順忍」和「逆忍」。      

        什麼叫做「順忍」?順就是譬如說信徒對你很恭敬,種種名聞利養;但是這個時候你如果想說:「我修得這麼好,信徒對我非常的恭敬,供養種種。」這就是叫做貢高心、我慢心。貢高我慢心啊,就不能符合生忍中「順忍」的要求了。「順忍」就是說一旦好的境界來,你的心可以安忍不動,無論什麼順境,心都不為所動。那「逆忍」呢?就是對誹謗、刺激等逆境心也是不動,這叫做逆忍。

    「法忍」呢?法忍分做兩項,即「心法忍」跟「非心法忍」。

    「心法忍」就是專指忍辱來說,一切眾生都對你惡言相待,罵你誹謗你、污辱你,這種境若來,你心可以安住不動,這叫做「心法忍」。「非心法忍」就是,譬如說寒熱或者是蚊蟲叮咬種種,心也是不動。有的人尚未信仰佛教,親近三寶時,若被蚊蟲叮到,氣得要死,起了瞋心,「它咬我咬得這樣,把它打死。」身為修行的人,若是蚊子叮咬,只要把它揮走即可,切莫殺生。乃至感受天氣的種種變化,這屬五蘊中的感觸,你這個心不動,譬如說天寒的時候,感覺很冷,或是身體不適種種,你的心不動,不起煩惱,這也是一種「忍」。譬喻是說不盡的,現在只是簡略說明一下,日常生活中,平常心就是道,自己用心去體會,凡遇到什麼人、事、境,我們就去迴光返照去體會不可以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無生法忍,就是說心不動。

        經典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何謂無緣大慈?譬如與這眾生無緣,但看到他在難過、痛苦的時候,或者是看到他在造惡業的時候,也要發起慈悲心,來幫忙他,防止他造作惡業,或使他能夠離苦,這叫做「無緣大慈」。大家在一起修行的時候,你感覺這個人很不順眼,常常那個模樣,看了令人很起煩惱,這個時候你也要發慈悲心,對於不認識的無緣眾生,更加要盡心。我們都已受過三壇大戒,第一就先要「廣度眾生」,欲度眾生,這個「無緣大慈」的條件一定要具足。

    「同體大悲」呢?意思一樣,眾生都是一體,都有佛性,同樣都會成佛,所以看他痛苦的時候,就要觀想,「眾生都是一體的,都是有佛性」,要起這個大悲心來。雖然這個人常常讓你起煩惱,令人看了不順眼,但是這個時候,要怎樣對治你自己的心?「不是他不好啊,是我們自己不好!」你如果沒辦法把這個心壓下去,就要這樣觀想。「他也是佛,他也有佛性。眾生都是一體的,我不可以輕視他。」所以說,隨順一切眾生,就是隨順一切諸佛;恆順一切眾生,就是恆順一切諸佛菩薩,我們若有這個心,時時刻刻煩惱不生。若煩惱一來,面對不如意的事情、不順眼的事情,你的心就作如是觀想,切莫煩惱,更不可令煩惱熾盛壯大,這叫做「同體大悲」。

        老師父常常開示:「眼耳鼻舌身意。」說你這個眼睛呀!眼根所看的,就有所執著,譬如說「東西很美」,這就是分別,分別之後,因為這個東西很美,就起了貪愛之心,起這貪「愛」的心,就想要拿「取」佔有。你覺得花很美,起這個念頭,隨後你就向人討取,或是直接摘採,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此時這個心,看境就著境,屬於「眼根」,是執著好的。

        另外一種是你看不順眼,由於每一個人品性都不一樣,思想、行動,都是過去因果來的,千差萬別,所以說若以你的思想來看,這個人令人看了很討厭,愈看愈討厭,愈討厭,眼睛就瞪人,歪著嘴巴在那裡嘀咕了。這是女眾相當嚴重的習氣,嚴重到自己都無法察覺,違犯到了還不知道。所以老師父常說:「不是他不好啊,是你不好。」有一次我也是這樣,向老師父說:「師父啊!那個人怎麼那個樣子?看了很氣。」老師父反問:「是他不行,還是你不行?」當時我想老師父怎麼說這句?接著老師父又說:「你在那裡嘀咕起煩惱,他也不知道,還在那裡自在無惱的,根本不知道你正在起煩惱,所以說,是你不行,還是他不行?」若以修行的法門來說,是自己不利,自己的眼根不清淨。所以說,修行要六根清淨。

       六根要清淨,說是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非常困難。面對種種人、事、境,時時刻刻要觀照這個心,若起心動念,看對方覺得不順眼,激動到要發火的時候,就趕快把它觀開,想:「那是我不好,我眼睛看,動到了心,起好壞分別。」這樣就沒有煩惱。若不察覺,將煩惱激起來,很難消滅,經過好幾天還在反覆尋思,起伏不定。因為我們不瞭解對方,只憑我們的意識去看、去分別,所以感覺好壞,這對我們的修行來說,障礙很大,這是眼睛的部份。 

         耳朵呢?耳朵也是相同,愛聽悅耳的音聲。老師父說的,愛聽稱讚的音聲,聽到了就很高興,像是那個人極力稱讚我,高興得好幾天都睡不著;若跟你反應「你這個人怎麼樣不好。」聽到而已,氣直衝上來,本想將它忍下去,但只是嘴巴說:「忍下去忍下去。」心卻消化不了,放在肚子裡面一直沸騰。

       所以說,耳朵愛聽好音。世俗人是免不了,而且還更加嚴重,多了一種愛聽音樂,迷醉我們的心識,產生多種業障。我們修行的人,聽靡靡之音,這種行為絕對不可以的,這老師父很久以前就曾譬喻過,有人發心行「苦行」,行到受人稱讚「啊!某人你很辛苦哦!」你知道這個人怎麼回應?「鐘鼓(台語)在大殿。」他不要聽那種稱讚的音聲,因為對他的修行不利。常常聽稱讚的好聲音,聽習慣了,若有一句較不順你意的話,一聽到,心裡立即生氣,這也是一種「習氣」。所以說你習慣愛聽好音聲讚歎,若有壞的、不喜歡的音聲你就生氣,就起煩惱。   



                  

       以前有一個國王,萬人之上,大家都要聽他的命令。有一次重病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因為他說話人家聽不懂,無法順他的意,就起煩惱,隨即斷氣,墮入惡道。由此可見,這個無形煩惱,都由眼睛、耳朵引起來的。所以說,觀自在菩薩,「自在菩薩」大家都有,我們的本性清淨,每一個人都有「自在菩薩」,就是因為被眼睛、耳朵害了。眼睛所看的,所著的,卻不自知,因此心生煩惱,更造口業,到處批評。說到後來,業障一直來,才說「業障怎麼那麼重?都沒有消呢?」這就是我們自己執著,執著卻不知道,所以說眼睛、耳朵這兩根很重要,耳朵不可以一天到晚希望聽到他人稱讚,甚至對自己工作能力感到滿意,而不能接受別人負面的批評,這些毛病我們眾生都會犯。    

        做工作不要希望人家稱讚我們,或是感覺自己很有能力,不能有這種心,對!我們做是做,會做是我們的智慧,但是不可以有這個心。因為大眾的嘴,有時不一定的,他人眼前看到,又不知道你做什麼,你自己感覺很滿意,不過對方看了沒感覺,反而說你怎麼弄成這樣?你這感覺自滿的人心想:「我做得那麼好,你還對我嫌棄?」煩惱馬上起來,火燒功德林,便開始起煩惱,心裡悶悶不樂。這種毛病要隨時注意,修行才會進步,煩惱才會斷,不然,出了家僧相這麼莊嚴,但是呢?境一來,心念轉不過,這壞的念頭都在裡面,沒消滅,心如何莊嚴?

        所以說,修行要怎樣修?就是修這個「心」啊,從心修啊,這個心,就是說起心動念,要知道,從心去修,不要被境轉去。若被境轉去,修是修,千年億劫都沒辦法,因為你隨境轉啊,沒辦法轉境,而輪迴生死,就是從這裡來的。

       至於「鼻」方面,老師父解釋說,有人聞到東西,直喊:「臭成這樣!」老師父說:「你知道臭,還拿起來聞,進而起煩惱。」「臭得要死」,在那裡一直罵。

        嘴呢?這舌根呢?好吃、不好吃。老師父常常說:「吃了,就『隨起』(馬上)分別。」所以當挾東西吃時就要觀想,這身體好像是一輛車,這食物好比是油將它灌下去,這樣車才會走。吃的時候,要這樣觀想,若稍微要起煩惱時,比方吃不下,那是很微細的煩惱,沒有人能夠聽到你這個聲音,只有你自己的耳朵,能夠聽到你這個聲音,這個時候你就要觀想,「我不可以煩惱。」佛祖開示,身體好像一輛車,車軸需要油,這食物就好像油,不管香油、黑油、臭油,只要灌下去,這台車照樣會走,同樣的意思。

        心時時要觀照,一切法都是佛法。「一理通,萬理徹。」老師父常開示:「若是一項通達,每項都差不多這個意思。」所以說,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在說「心」,說這「六根對六塵」、六識起分別。至於身體女眾更加執著,要穿漂亮一點,衣服要穿貼身一點,合身一點,尤其是在家人對這更加注重,總是堅持要符合他的體格去裁製才會美。在家人,屬於這方面的習氣很重。出家人衣服寬寬的,沒去感覺,但是有的人也是著這個相,你看他的外表沒發覺,但是他自己會執著,心裡在執著,他本人也不知道。而另外有一種人是知道自己的習氣,香皂要用外國品牌的,比較香的,這都是身體的執著,要睡比較柔軟的,坐要坐比較柔軟的,這種都是「身」的執著。所以眼耳鼻舌身,由這身體,就起壞的念頭出來,對一切就起分別。一旦起分別的時候,心就散亂,失去正念,不斷執著這娑婆世界的形形色色。

        意呢?這「意」所生出來的是什麼呢?譬如說「打妄想」,你這妄識生出來的時候,像是過去人家對你很好的事情,旁人不知道是什麼事情,你會想得發笑,那就是意識,被妄想轉去。若妄想起來的時候,不可以在那裡一直想,我們是要修行的,而修行就是要斷這煩惱、妄想。當妄想起來,要怎麼樣對治呢?不可以想,不可以繼續想,就告訴自己「這種事不是我們所想的」,所想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想的就是「無上清淨戒法」,這才是我們所要想的,不要想那些人以前對我多好,在那裡想,想得眉開眼笑地,笑得人都傻掉了,是很危險的。如此修行,身心就不會清淨,會散亂心,心散亂,氣就不通暢,疾病就來,一下子這裡怎麼樣,一會兒那裡怎樣。只要散亂心,一天到晚都是這些事情,這很要緊的。

         修行,說來說去都是說這個「心」啊!念佛就是念這個「心」,念這個「心」令它清淨,念這「心」令它歸中,沒好、壞的分別。若能時時刻刻「南無阿彌陀佛就沒分別,沒煩惱,所以念佛,要將心專一。妄想就好像賊,一旦侵入,我們沒有辦法去瞭解它,沒有辦法去排除,六賊就進來了,賊若進來心就紛亂,什麼都不對勁,所以妄想這種事,要多加注意。

 

        老師父常開示:「念佛,念佛,念佛念多一點。」「什麼都要說我們不好。」若眼睛看世間,都看不順遂,就跟修行的宗旨不一致了。所以說,修行就要常見自己過,「我自己不對」、「我那裡不對」,這樣我們就會改呀,習氣才能斷,習氣若斷,就有光明。無始以來,我們的習氣是無量無邊,煩惱也是無量無邊,所以老師父常說兩堂課誦念熟一點,要當法師、要成佛做祖,方法都在裡面。那兩堂課誦裡面的意思很好,譬如說每天懺悔,每天發願,每天警策,每天皈依,皈依我們的自性佛,教我們不要執著世間的一切形形色色。凡諸修道的行門種種,大家好好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