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兩堂課誦報四恩

兩堂課誦報四恩

兩堂課誦報四恩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二日 ( 農曆一月三十日 )

 

 

        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否?」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繞亦爾,不必相得。」

        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

                     ――《雜阿含經》卷十五

 

 

 

        出家人的兩堂課誦,就是報「四重恩」。何謂「四重恩」?

        第一、佛恩。報「四重恩」,首先就是「佛恩」。釋迦牟尼佛乃至一切諸佛,在過去無量劫中修諸苦行,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修無上道,所以今天在末法時代,還有佛法可「修」,真的要感謝「佛恩」――大慈大悲,無始以來無量劫中,修諸苦行,成就佛道,開示悟入,轉無上法。

        第二、師恩。在家讀書時,老師、師長,教我們知書達禮,學習禮義廉恥,這也是「師恩」。以剃度出家來說,師長就是我們的「師父」。父母生育我們的色身,但不能令我們了生死,師父能度我們了生死,所以「師恩」非常重要。

        我們要如何報師恩呢?就是好好修行,好好修行就是報答師恩,否則要以什麼報師恩呢?並不是拿好吃的東西供養,或是說好聽的話令師長歡喜,這樣並不能報師恩。好好地修行,將來「解脫」了,就是「報師恩」――師父度我們的功德!

        第三、父母恩。父母生育我們這個色身,功德非常大,如果沒有父母生育我們這個色身,哪有身體可以修行?所以要以「修行」來報答父母。經典上也說:要如何行大孝?挖眼睛,乃至挖心肝讓父母食用,都不是孝順,無法行大孝,世間法無法讓父母離苦得樂。但善用這個色身好好地修行,將來可以度父母。父母生育我們的色身,讓我們修行,因此有這個功德。

        有時候,做父母的不瞭解,認為我們要出家,都不稟明他們。他們不瞭解,要生一個「出家子」來出家,不是那麼簡單,必須在過去生中積德,這世才能生一個孩子來出家。懂佛法的人就能明瞭,不懂佛法的人,子女出家,他們會認為不好,時常煩惱。出家真正的好處他們不知道,但我們自己必須瞭解,要善用這個色身來修,報答父母,才不會辜負他們的苦心。父母養育栽培我們,花了很多心血,所以我們要以修行來報答。

        有個比喻,過去有位行者,走路時看到一個鬼,那個鬼一直鞭打一具死屍,行者問:「這位施主,你為何一直打這具死屍呢?」鬼回答:「唉!這個身體為我造了無數的惡業,使我現在輪迴受苦。」行者聽了,有所感悟。再走一段路,看到一位天人在拜屍體,行者問:「為何要拜這具屍體?」天人答:「這具身體為我修十善,做了許多好事,所以我才可以成為天人。」

        我們要懂得善用這個色身來修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善知識難遇。」無始以來輪迴中,這世又能得到人身來修行,如果不趕緊修,再墮下去,生生世世輪迴生死,不知何時才能得到人身再來修?父母生育我們的色身,功德很大,我們要以修行的心來報答他們、度他們。

        第四、施主恩。世間的衣食住,我們所吃、所穿、所用、所住,都是施主供養,都是他們辛辛苦苦付出的,讓我們可以在這兒安住修行,不必罣礙什麼。你們要知道,這些都得來不易。譬如蓋房子,如果沒有這些鋼筋,無法建造房子,這些鋼筋,就是那些人(施主) 在很熱的鐵工廠裡,辛苦地工作,所製造出來的,我們才有房子可住。他們雖不懂得來修行,而在那裡工作,工作又那麼辛苦,這點的因果功德也很大。

        農夫在田裡耕種、插秧、收成,種種的糧食都是農夫流很多汗、花很多心血,收成下來,我們才有這些東西可吃。身上所穿的也都是人家辛辛苦苦製作的。有些在家人會說:「有錢可以買啊!」這不是談「錢」,錢也是施主供養的,拿錢向別人買,就像他們提供鋼筋,讓我們蓋房子的意思一樣。有關施主恩的譬喻很多,說不盡的。

        我們要時時念報「四重恩」,課誦就是報「四重恩」,所以要專心,不可以打妄想,課誦內容要背熟,背熟了,不假思索自己就會念出來。譬如我們把〈楞嚴咒〉背熟了,念咒時,你在念的那「一念」就是「無生」――不生不滅,就是我們本來的自性。打木魚的人不可以打太快或打太慢,木魚是定大眾的心,大眾念咒時,就是聽木魚的速度念,心中沒有一點罣礙,不用想,咒語自然就會念出來,那就是我們的「本性」和「自性」在念。課誦中,有的人就要念得比較快,這樣會擾動別人的心。念咒不是比「念得快」,是要念得和合,讓課誦功德圓滿。

        課誦是一堂佛事,也是「公事」,「公事辦完辦私事」,除非有其他公事,否則課誦就是公事。一堂課誦不可以草率馬虎,要隨文作觀,誦《佛說阿彌陀經》、〈八十八佛懺悔文〉等,心要靜下來念、定下來念。「蒙山施食」時,木魚不可以打太快,念三遍咒,要觀想,如果打得太快,來不及觀想,光是這樣念過去,有什麼利益?沒有意義!

        課誦不能趕著念,趕著念完要去哪裡呢?課誦要定下心來念,不罣礙任何事情,靜靜地念,那就是我們的「本性」在念,要念得莊嚴,念得有功德,讓心能定得下來,這就是在修行了。

        老師父常說:「兩堂課誦,就是讓我們修啊!」這兩堂課誦非常重要。晚上念佛也一樣,地鐘不要打太快,念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地念,你的心就是在觀「念佛的這個人」,久而久之,就是我們的本性。

        兩堂課誦讓我們修行,老師父常說:「兩堂課誦,當法師、成佛、修行都在裡頭!」課誦就是一堂佛事。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會來聽,我們要莊嚴、慢慢地念,如果念得很急,殿外的人非人等,也會跟著我們急起來。十方法界都是這個「心」,你一急起來,他們也跟著急,這樣怎能莊嚴?久而久之會變成「急性子」,性子急,煩惱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