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關於我們

  • View More
    甘露法雨(二)

    甘露法雨(二)

                 念佛,橫超三界!念「一」也可以成佛    很簡單,就是念佛,一切都是自性在作用,自性就是佛性,要與佛性相應,最快、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心裡時時念佛,念阿彌陀佛也一樣,念觀世音菩薩也一樣,念地藏王菩薩也一樣!   民國82年妙通寺毘盧寶殿落成以前,我們是念阿彌陀佛。毘盧寶殿是遵循老和尚的囑咐興建的,老和尚說:「後面(大雄寶殿後面)要蓋一間這樣(供奉三尊佛祖)的佛殿。」毘盧寶殿落成之後,中央供奉毘盧遮那佛,因緣成熟,大眾受持用功的佛號,隨順因緣,調整為念「毘盧遮那佛」。   佛門晨鐘暮鼓,第一尊讚歎的就是毘盧遮那佛;佛門二時齋粥過堂,要先供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第一尊供養的就是毘盧遮那佛!   妙通寺剛開始稱念毘盧遮那佛時,曾有許多教界,甚至長老,問及為什麼妙通寺念毘盧遮那佛?我曾向一位教界長老說明:「佛門晨鐘暮鼓,第一尊就是讚歎毘盧遮那佛;佛門二時齋粥過堂,第一尊供養的也是毘盧遮那佛!」禮拜慈悲三昧水懺,禮拜的第一尊也是毘盧遮那佛,所以受持稱念毘盧遮那佛,是佛法源頭的因緣!像大陸、日本、韓國的佛寺,曾去過的地方,差不多都有供奉毘盧遮那佛。妙通寺每年至少誦一部《華嚴經》,毘盧遮那佛就是華嚴教主,華藏世界華嚴教主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   受持是在攝心。念佛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置心於一處、專心,否則心猿意馬、妄想紛飛,人在這裡,念頭跑到那裡去了?收攝身心,要有一個法門、一個方法,那就是「念佛」!   淨土法門,淨土就是佛淨土,佛祖的佛國,叫做「淨土」,沒有不好的事情、沒有不好的地方、沒有三惡道,是極樂世界!念佛是一種方法,讓你置心於一處,你才會慢慢「定」下來,才不會心猿意馬、妄念紛飛,這樣有定力,才會開智慧。先有戒,再有定,才有慧!   還有,傳聞師父教我們,念佛,這尊佛祖,祂的佛號,就是祂所修的功德,一直尊稱祂的佛號,就是在讚歎祂修的功德,所以祂的功德有多大,我們虔誠的心一直在持誦祂的佛號,我們的功德就有多大!   我的因緣,是隨侍在老和尚及傳聞師父身邊的職事。民國73年老和尚常駐妙通寺,慈悲度眾生,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教大家念「阿彌陀佛」。有一位女眾居士請示老和尚說:「我以前是念觀世音菩薩,現在改念阿彌陀佛,對觀世音菩薩很不好意思!」聽她講這種話,就知道這位居士多麼虔誠善良,要改念阿彌陀佛,就感覺對觀世音菩薩很不好意思,可見此人多麼有修養!但是,老和尚怎麼回答她?老和尚回答她說:「你念『一』也可以成佛!」念「一」喔!一二三四五的「一」,這是甚麼意義?就是剛剛所說的,讓我們攝心,讓我們一心,「置心一處」,就不會妄念紛飛,這就是法門。每一部經典,佛祖都有「啟教因緣」,一個瑞相、或是一尊菩薩、或是一位尊者,來請示佛祖說:「是什麼因緣,有這麼好的瑞相?」佛祖就會開示說:「是過去多久以前,或是現在有什麼因緣,所以才有此殊勝法會、勝會、瑞相!」而「念佛法門」,是「不問自說」,沒人啟問,佛祖慈悲憫念眾生,未經啟教,即金口宣說,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佛祖金口宣說「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是「橫超三界」!學佛的人,在學理、教理方面,有聽過的,就知道這個世間叫做「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就是在這三界內,在這三界內就是沒有解脫,會隨因果、因緣六道輪迴;要超出三界,才能解脫,才能了生死。了生死是了什麼?了分段生死。   所謂證果:初果、二果、三果,直至四相皆空證得四果,才是阿羅漢,才能超出三界,才能了分段生死,就不會再輪迴六道!但要再超越,了變異生死,斷塵沙惑,就要發菩薩心,利益眾生,行菩薩行,慈悲喜捨,捨身行菩薩道之後,初地、二地、三地……至十地,這樣一直超越提昇至成佛,斷無明惑!修行無止境,成佛了還在進!  吃虧就是修行借假修真     民國73年前半年,廣欽老和尚、傳聞師父都還在承天禪寺,老和尚跟傳聞師父說:「傳聞啊,你這麼直、這麼善良、這麼慈悲,這樣很吃虧!」   傳聞師父真的就是這麼直、這麼慈悲、這麼善良,聽老和尚說她會很吃虧,就問老和尚說:「那吃虧要怎麼辦?」   老和尚說:「沒關係!吃虧就是修行!」   吃虧就是修行!這個世間誰要吃虧?就是因為沒有人要吃虧,才會事情那麼多,如果「都讓人家、凡事都讓人家」,就能「非空非色見如來」。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說得出來的,摸得到的,那都是假的,都是因緣所生法的假相。凡是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假的,雖然是假的,但我們就是藉這些假相,把裡面那個真的自性修出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再上一層「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究竟超越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在相上一樣,內涵層次截然不同,超凡入聖,從空出假人間遊!       廣欽老和尚說:我沒吃都不通     一個大修行者,像廣欽老和尚也好、傳聞師父也好,他們修行那麼超越的人,要吃飯嗎?要,他們也一樣要吃飯。要睡覺嗎?要,他們也一樣要睡覺。   就有人跟老和尚說:「老和尚,人家都說你有神通!?」   老和尚怎麼回答:「我沒吃都不通!」   就是在破你的「執」!   老和尚有神通是事實,不過,他沒有在說這些,那是自然反應,那是我們正知正見,修的法正確精進,一腳步一腳印,精進修持,在修的過程中自然反應,「神通是智慧的妙用」。如果修行追求的目標是要神通,神通、神通、神通,馬上著魔!因為有「著」,「著相」你要什麼,就現什麼。所以禪宗有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就是這樣。有所「著」,有所「執著」,就不對!   學佛,要尊重、要恭敬,對佛祖要恭敬,那是應該的,是本分,是恭敬不是執著。怎樣是恭敬?依教奉行。怎樣是執著?你自己要去拿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思不可議!  
  • View More
    法脈傳承

    法脈傳承

                    法脈傳承  住持者,主持佛法之名也。叢林立住持者,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滅也。夫法者,大聖之道也。戒定慧者,持法之本也。僧團眾務者,持法之事也。本立而事乃治,事治而本愈固,故住持之人,其關係最重大也。誠得其人,以居其位,則明道立法、分執蒞事,一切成辦。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教外別傳以心印心    廣欽老和尚慧眼識得傳聞上師根基深厚,以祖師教法直接教化,開示心地法門。傳聞上師宿世慧根,謹依師教,福慧雙修,信解行證,當身成就。  民國74年4月(1985),老和尚指派傳聞上師任住持、傳敦法師為當家。老和尚說:「你們兩人執事我安,其他人的執事是你們兩人的事。」  11月28日,老和尚召集弟子到大殿旁曬太陽,不多時,即喚傳聞上師到身旁坐下,說:「汝可以了。」當眾對傳聞上師印證。       74年12月28日,老和尚在土城承天禪寺召集各分院重要執事弟子,一一囑咐寺務後,當眾叫傳聞上師推牆,傳聞上師依命推牆,過了一會兒,老和尚點點頭說:「好了。」再次對傳聞上師印證。  師徒傳承,以心印心,經典公案,佛門典範。   傳毘盧法敦承佛意    傳敦法師未出家前,耳聞有一高僧意欲捨報,驚覺自己不識高僧,立刻趕往拜見老和尚;初見即認定要依止老和尚出家。  民國72年(1983),地藏王菩薩聖誕法會之期,老和尚面前圍滿信徒恭聽開示,傳敦法師最後進來,跪在外圍最後面。     老和尚即開示:你們要來吃齋修行。       侍者重譯說:老和尚要你們來吃素、出家修行。  聽到此語,傳敦法師大聲回答:好!  眾人聞聲皆閃到兩邊。  老和尚立即坐挺,眼光雪亮銳利,直視著傳敦法師說:真的嗎?  傳敦法師:真的!  老和尚:何時?  傳敦法師:今天!  老和尚:好!  老和尚即刻為傳敦法師剃度,就這樣三句話,金刀剃下娘生髮,師徒因緣,絕非偶然。  因緣際會,傳敦法師得知老和尚命傳聞上師南下建寺,便發心懇求配合興建道場之因緣,老和尚心悅,法喜應允。    民國74年(1985),老和尚集眾,指派傳敦法師任妙通寺當家。傳敦法師親承遵行老和尚及傳聞上師教誨,一心納受,完全依教奉行。隨侍傳聞上師26年,善察師意,密切配合,從無他心,別無二語;傳聞上師親授「傳毘盧法。敦承佛意。」偈語,法脈相傳。   民國93年(2004)傳聞上師當眾宣布傳敦法師將來可以當住持,並多次囑咐弟子們要聽傳敦法師的話。  傳聞上師,宏法度眾,為法忘軀,於民國九十七年(2008)農曆12月29日上昇清淨天。傳敦法師續佛慧命,接任妙通寺住持,秉持傳聞上師囑咐,安僧辦道,接引信眾,續建毘盧樓閣及各寺建設,宏佛大願。妙通寺道風,一脈相傳,四眾弟子安住正法。  按凡事之立,必有其由。當令我四眾弟子,明白沿革,依正法修持,以時時緬懷前人之典範留澤,刻刻砥礪一己之菩提心種,莫令修行之志,片刻相忘。務求剋期取證,以印實如來金口宣說所言不虛,俾令信解行證,畢竟圓滿。   
  • View More
    甘露法雨(一)

    甘露法雨(一)

                                          有學佛的人和沒有學佛的人就是不同      這個世間不管再怎麼樣,也是因緣所生法。  就像一張木頭做的桌子,它最初始的源頭是樹苗,把樹苗照顧好,長成大樹後變成棟樑材料,這個材料必須有因緣把它裁成木料,還要有木工製作、有鐵製零件組裝,完成後才叫做桌子,製成過程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名稱都不同。如果使用一百多年,這張桌子損壞不堪使用了,劈一劈,當柴燒,這叫做柴火不叫做桌子。那麼,它到底叫做什麼?  我們叫做什麼名字?人家如果說到誰的名字,「怎樣?怎樣?」馬上起心動念,開始翻臉,這樣是自己損自己。你前世叫什麼名字?這一世叫什麼名字?下一世又叫什麼名字?都不同,不要被「名字」綁住了。  讚歎彌勒尊佛的讚偈裡有一句:「遠離偏計執。」要遠離,不能偏,不能算計,不能計較,不能執著,「真空」才會「妙有」,「不執著」才會「無限」,「有執著」就「有限」。   這些道理我們聽一次、聽兩次、聽三次,牢記在心,熟悉了,生活中遇到任何境,試試看、試試看、試試看,心就會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明朗。所以,有學佛的人和沒有學佛的人就是不同。                                                觀德莫觀失     所謂「觀德莫觀失」;觀他的德,看他的好,不要看他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現在才要開始學習、開始改進的。我們要看:「這個人這麼好。這個人這麼好。」觀德莫觀失,做人就是要這樣。  我剛出家的時候,傳聞上師拿了一本很厚的經書,翻開後指給我看:「傳敦啊,善思惟三昧。」善思惟就是都往好處想,三昧就是「定力」,我回答:「喔!善思惟三昧。」當下就鐫刻心底,沒有第二個念頭。  那是《華嚴經》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裡的「善思惟三昧」,什麼事情都往好處想,什麼好的你就有份。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懷疑別人,你就什麼都沒有份,因為好事不會到你面前,好事到你面前,你也會把它看成不好的將它推開,就是這樣。                                                      善巧圓融      活在這個世間,若瞭解得很徹底的話,就會善巧圓融,什麼都很順,別人看到你就法喜充滿,因為你慈悲、圓融、瞭解別人、體諒別人、包涵別人,就是慈悲為懷,就是佛祖的「慈悲喜捨」。  傳聞上師說:「瞭解自己是智慧,瞭解別人是慈悲。」我們與人相遇,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遇到這個就感覺不好,遇到那個就起衝突,哇!不要被你遇到,遇到都變成敵人,這樣就糟糕了,走到哪裡都碰壁。  出家修行,好人、壞人都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佛性都是平等的,他現在不好是因緣不好,沒有正確的教化才會錯誤,我們絕對不要受影響。                                               好習慣與壞習慣         「習慣」是不假思索的,沒有經過大腦,壞習慣是習慣,好習慣也是習慣。   「習慣」上面加一個「壞」字就是「業障」、「習氣」、「業力」。   「習慣」上面加一個「好」字就是「定力」、「道行」、「工夫」。   一樣是「習慣」兩個字,上面安一個「壞」字、安一個「好」字,完全不同,所以人要有智慧和用心,養成「好習慣」的歷程會經過多少煎熬,都要忍過去。                                                 信心絕對不能打折扣  什麼叫做「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無法討論,無法言說的,那是「佛力」,「佛力不可思議」。    遇到任何境都要堅強勇敢,謹慎小心,一腳步、一腳印,慢慢走,信心絕對不能打折扣,任何人都一樣,「折扣」都是自己打的,誰也沒有那個能耐打你的「折扣」。    誰「貶」你?是你自己「貶」自己,沒有人會「貶」你,知道嗎?沒有人有那個能耐可以「貶」你,是你自己「貶」自己,如此而已。                                                   生活就是修行      生活就是修行,所以要實修,要怎麼實修?心平氣和。心靜如水。  不要高興就欣喜若狂,不要生氣就暴跳如雷,「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修啊修,一個事情過不去而已,抓狂,哇!火燒功德林,全部燒光光,什麼都沒有了,就是這樣。  瞭解這個道理以後,要學習控制自己,「忍辱第一道」,什麼都要忍,忍得過都沒事。       
  • View More
    上傳下敦法師生平

    上傳下敦法師生平

                 傳敦法師(1954〜),法名普諄,字號傳敦,比丘尼,俗姓郭,生於民國43年,台北市人。  法師秉性慈悲、好學,只要見人受苦,就沒來由心生悲憫,百思不解︰「為什麼會這樣?世間怎麼是這個樣子?」為解心中疑惑,博覽群書,特別喜好文學、哲學、名人傳記,只要去一趟台北市重慶南路書店街,必載回滿滿一車的書,鎮日埋首書堆。讀了一車一車的書,雖深受史懷哲醫師人道精神感動,卻依然無法解惑。及至偶然因緣聽聞佛法,霎時恍然大悟,啊!原來一切都是「因緣」、「因果」。從此,一心埋首佛法,投入、鑽研、思惟、力行、實踐!       初學佛,即全素並持午。早年素食不發達,茹素並不方便,一包花生、一個饅頭,就是一餐,數年如一日。每到用餐,即與母親相對而泣,母親擔心其是否被放符,為何捨豐盛菜餚不食,寧願一包花生、一個饅頭?法師則憂心,家人還不明瞭素食因果,該怎麼辦?   法師秉性慈悲、堅毅,天賦修行者風範。學佛不久,偶聞台北土城承天禪寺有位得道高僧廣欽老和尚意欲捨報,懺雲法師帶領大專院校學生到承天禪寺「打佛七」,懇請老和尚住世。當時聽聞此訊息,心想︰「怎麼辦?一位高僧要去西方了,我還不認識他。」立即專程趕往承天禪寺禮覲老和尚,一見老和尚,當下即認定要依止老和尚出家。  民國72年(1983)7月參加承天禪寺地藏法會,7月29日地藏王菩薩聖誕日有意求請出家,走至方丈室時,已圍滿信徒,乃跪在最外圍。老和尚開示︰「你們要來吃齋修行。」一旁的侍者重譯︰「老和尚要你們來吃素、出家修行。」     法師當場大聲回應︰「好!」語驚四座,前方信徒紛紛退至兩旁,只剩法師合掌跪在正中央。    老和尚聞言挺直身軀,眼光堅定犀利,直視法師說︰「真的嗎?」    法師答︰「真的!」    老和尚問︰「何時?」    法師答︰「今天。」    老和尚說︰「好!」即刻為法師剃度,賜法名普諄,字號傳敦。 ↑傳敦法師(左)出家前從未與老和尚交談,三句話,金刀剃下娘生髮,師徒因緣,絕非偶然。     法師出家前,從未與老和尚交談,「三句話,把頭剃下來。」的公案傳為佳話,師徒因緣,絕非偶然。老和尚常說:「天生就會的人,不用人教。」法師即具足此種根器。決志出家後,法師便把當時還稱得上時尚精美的精工牌手錶贈予他人,因為「出家後,不必看錶了,聽板聲作息就好。」   剛出家,擔任外坡執事,整天不發一語,力行實踐邊做事邊念佛,自然而然收攝身心。完全合乎修行的表現,反成異類,有同門師兄說:「這個人怪怪的。」可見法師之異於常人。同年於台北臨濟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為白聖大和尚。   法師受戒後回寺,得知老和尚命傳聞上師南下建寺,便發心懇求配合興建道場,老和尚心悅,法喜應允。民國72年(1983)11月19日與十餘名女眾弟子,跟隨傳聞上師到妙通寺參與建寺工程。建寺工程繁重,傳聞上師見法師持午,恐其體力不支,委婉相勸不要堅持,法師聽聞師兄開示,二話不說,當下即進藥石,多年持午,說放下就放下。  法師還發願燃香供佛,每月初一、十五、佛誕日,燃的部位、燃幾粒,均規劃好,傳聞上師聞知,告訴法師:「心若沒解脫,全身燒光光也沒有用。」法師當即體悟,全然接受,「隨順因緣,依教奉行」,自然就能徹底力行實踐。法師對廣欽老和尚、傳聞上師一脈相傳之「心地法門」,更是契機奉行,盡得精髓。    法師敦厚淳樸,智慧內斂,與生俱足「將此深心奉塵剎」的胸懷。初到妙通寺,傳聞上師因需奉侍駐錫土城承天禪寺的老和尚,只能每個月南下一次,當時尚未安排執事,但是法師自然事事關照、處處用心,維顧常住。砂石進貨,趕緊拿尺丈量車輛尺寸,確定數量;見外人來,主動趨前瞭解、關心,積極主動關照與常住有關事務。不久,傳聞上師帶來老和尚口諭:「任命傳聞上師為妙通寺當家,傳敦法師為副當家。」   ↑ 傳敦法師(左)民國73年初領妙通寺副當家執事,任勞任怨、不畏艱辛,配合老和尚、配合傳聞上師,盡心盡力。     民國74年(1985)4月,老和尚意欲退居,指派傳聞上師接任妙通寺住持,傳敦法師接任當家。傳聞上師曾開示:「叢林領執,是因緣,也是責任,求也求不來,推也推不掉。」法師自初領妙通寺副當家執事至接任妙通寺第三任住持至今三十餘年,任勞任怨、不畏艱辛,配合老和尚、配合傳聞上師,盡心盡力,為傳聞上師這句開示,寫下最貼切的印證。   民國75年(1986)1月3日,老和尚召集弟子在客堂前曬太陽,親打木魚並囑弟子一起念佛,念一陣佛號後,老和尚將木魚交給傳聞上師,傳聞上師打木魚與眾同念一陣佛號後,老和尚將木魚取回後交予傳敦法師,法師打木魚與眾同念一陣佛號後,老和尚又將木魚取回,親打木魚與弟子一起念佛。兩天後,老和尚坐化示寂,一代高僧,法脈傳承,盡在不言中。  ↑ 民國74年4月,老和尚指派傳聞上師接任妙通寺住持,傳敦法師(右)接任當家。  法師與傳聞上師同寮房,由於空間較小,法師恭敬細心,將自己的床拆掉,睡臥地舖,以便傳聞上師有較寬敞的休息空間。法師好學、好問,決不讓心中存有疑問,只要看不懂、想不通的,馬上向傳聞上師請益,傳聞上師也將所知傾囊相授,並親授「傳毘盧法。敦承佛意。」偈語,傳承法脈。民國93年(2004)更當眾宣布︰「當家師以後可以當住持,有任何事情可以找她處理。」   民國97年(2008)12月29日傳聞上師示寂上升,傳敦法師遵照傳聞上師囑咐,接任第三任住持。續建毘盧樓閣與國內外各分寺修繕及擴建工程,同年韓國毘盧寺周邊道路工程完工啟用,民國100年(2011)毘盧寺公共設施竣工。   傳敦法師親侍老和尚多年,隨侍傳聞上師26年,善體師意,密切配合,從無他心,別無二語。民國100年(2011)出版《傳聞上師開示系列─法水遍佈長流1》,民國101年(2012)將民國82年(1993)出版的《廣欽老和尚法語錄》,重新排版、更製封面,再次出版,昭示老和尚苦修實證修行典範,秉持老實念佛的精神,實證實修,早證菩提。   →民國97年接任第三任住持,續建毘盧樓閣與國內外各分寺修繕及擴建工程。                 民國105年(2016)出版《傳聞上師開示系列─法水遍佈長流2》,並將持續整理出版,期使傳聞上師的修持與心地法門,遍佈長流,普澤一切見聞者。傳敦法師深知毘盧樓閣為傳聞上師度眾大事因緣,率領男女兩序大眾,全力投入毘盧樓閣工程,親自坐鎮,運籌策劃,邀聘名家,融合建築文化與傳統藝術,設計莊嚴宏偉佛殿。仰仗佛力加被,工程圓滿完成,於民國105年(2016)2月12日舉行毘盧樓閣落成暨大佛開光安座大典。↑民國108年農曆正月初一在毘盧樓閣與大眾師和信徒合影。↑ 民國108年率領四眾弟子到印度朝聖。   傳敦法師經常隨緣開示︰   「佛門強調『忍辱第一道』,凡事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修行才能究竟解脫。吃苦了苦,無苦不成道,道行苦中來。」  「修行要離相,沒有對、錯、好、壞分別,老和尚說:『點要點海底燈,種要種無根樹。』海底燈要怎麼點?無根樹要怎麼種?所以不能著相。」   「傳聞上師說:『一切都是自性在作用,與自性相應最快、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念佛,佛號要綿綿不斷,沒有事情啦!念佛就對了。』眾生因為人、我、計較、名利、是非等等,輪迴至今。念佛就是『洗頭腦,換種子』,把頭腦裡人、我、是非等世俗種子換成佛的種子,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老和尚、上師都說:『一個念頭,一個生死』,所以不要亂打妄想。善念、惡念都落在二邊,自淨其意,才與中道相應。不思善、不思惡,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傳敦法師深得老和尚、傳聞上師心地法門精髓,遵奉老和尚「苦修實證」精神,弘宣前二任住持心地法門,讓妙通寺「老實念佛,福慧雙修」的宗風如故,傳承不息!   
  • View More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高雄北上:國道1號→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10號旗山方向→旗山端→旗屏一路→右轉延平二路(台28)→中興路→中華路→三民路→旗六公路(台27甲)→光復路→左轉新發公路→和平路→裕濃路→右轉南橫公路(台20)→頂濃路→寶建路→妙通寺。☆台北南下:1. 台北出發上國道3號----到334官田系統接台道84前進玉井—到玉井市區接南橫公路台20線---到甲仙----台20線76.3公里處抵達妙通寺2. 台北出發上國道3號---到196彰化系統接國道1號往彰化方向走----到299接台道84前進玉井—到玉井市區接南橫公路台20線---到甲仙----台20線76.3公里處抵達妙通寺3. 台北出發上國道1號---到299接台道84前進玉井—到玉井市區接南橫公路台20線---到甲仙----台20線76.3公里處抵達妙通寺  ◎大眾運輸:☆高雄客運高雄站(8032高雄-甲仙)→甲仙站→高雄客運(8029甲仙─桃源)→妙通寺站→妙通寺。☆高雄客運(8025高雄─六龜)→高鐵左營站→六龜農會站→高雄客運(H11六龜─桃源)→妙通寺站→妙通寺。☆高鐵左營站→高雄客運(8025高雄─六龜)→六龜農會站→高雄客運(H11六龜─桃源)→妙通寺站→妙通寺。  
  • View More
    弘法文教

    弘法文教

         弘法文教                          妙通寺為傳統清修道場,承襲廣欽老和尚「老實念佛、福慧雙修」道風,遵奉老和尚「苦修實證」精神,傳承老和尚、上師「心地法門」。平日早、晚課誦、午供、過堂、每日兩支香共修誦經、每月兩次誦戒、每年固定誦持《華嚴經》一部、及不定期受持(誦經或持咒)、打佛七等。  常年法會活動有農曆1月1日至7日新春消災祈安法會、農曆1月9日齋天法會、農曆3月古清明法會、國曆4月清明法會、農曆4月8日浴佛法會、農曆7月地藏王菩薩聖誕普度法會、農曆10月26日老和尚聖誕梁皇法會、農曆諸佛菩薩聖誕法會、每月農曆第4個週日《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每年舉辦六龜、桃源地區冬令救濟慈善活動,熱心支援鄰近國中、國小活動,贊助鄰近鄉鎮急難救助,提供經常性食物、用品支援慈善機構。  
  • View More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妙通寺座落在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寶建路寶建山,臥虎藏龍之勢,眺望虛空,翠疊山巒環抱,雲霧縹緲群峰,荖濃溪蜿蜒其間,清新幽靜,是一處殊勝莊嚴的三寶福地。       開山住持廣欽老和尚(1892〜1986),踐履頭陀苦行正則,昭示德行典範,堪與古德共讚。第二任住持傳聞法師(1949〜2009)悲願宏深,大開法筵,廣做佛事,度化眾生不計其數。第三任住持傳敦法師(1954〜)深得老和尚、傳聞法師心地法門精髓,弘宣前二任住持心地法門,讓妙通寺「老實念佛,福慧雙修」宗風如故,傳承不息!            民國36年(1947)農曆6月,當代「苦修實證」高僧廣欽老和尚(以下尊稱老和尚)自福建廈門渡海來台。自民國37年(1948)起,先後在台北地區創建廣明寺、廣照寺、承天禪寺。民國55年(1966)起,慕名前來請益、皈依者絡繹於途。       民國69年底(1980),老和尚有感南部度眾因緣成熟,叮囑隨侍多年的弟子傳聞法師南下尋地建寺。傳聞法師因緣尋覓今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寶建路,龜形山地與傳聞法師攙扶老和尚拄杖踽踽走上一座龜形山之夢兆相同,為三寶福地。民國70年(1981)於現址興建妙通寺,當時寺地偏遠荒莽,鳩工搬料昂貴困難。↑民國73年7月下旬,老和尚正式移錫妙通寺。     民國72年(1983)11月19日,老和尚命傳聞法師帶領傳敦法師等十餘名女眾,參與妙通寺建寺工程,砍柴挑水,擔石翻砂,無所不能。不久,老和尚口諭任命傳聞法師為妙通寺當家,傳敦法師為副當家。   ↑ 民國73年6月16日大雄寶殿舉行落成大典,老和尚親臨開光安座,傳聞法師、傳敦法師隨侍在側。       民國73年(1984)6月16日舉行落成大典,老和尚親臨大雄寶殿開光安座,並預言:「此三寶之福地也,必成就為十方叢林,三百多名弟子將來此出家修行,依止法王座下,甚多在家弟子於此皈依三寶,共同成就無上佛道。」7月下旬,老和尚正式移錫妙通寺。     老和尚與傳聞法師嚴格督促弟子,慈悲接引善信,於現今觀音殿設置臨時佛堂,大眾朝暮禮誦,備極莊嚴,傳承祖師老實念佛、福慧雙修宗風。短短兩年,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完工。民國74年初(1985),傳聞法師帶領弟子積極投入建築工程,短短10個月,完成巍峨山門一座及樓高4層的慧棟大樓:2樓為五觀堂、戒期講堂,3樓為念佛堂,其餘兩層為戒子及信眾寮房。        4月,老和尚意欲退居,指派傳聞法師接任住持,傳敦法師接任當家。10月,妙通寺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老和尚擔任得戒和尚,求戒四眾弟子二千五百餘人,為歷年之冠,盛況空前。戒期圓滿,11月啟建「法界四聖六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廣度眾生,冥陽兩利。   民國76年(1987),上師為方便接引市區信眾親近佛法,於高雄市興建隆法寺。民國77年(1988)2月動土興建毘盧寶殿,是年成立「廣嚴佛學研修院」,續佛慧命,紹隆佛種。↓民國74年10月,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民國74年傳聞上師任住持,傳敦法師任當家。   民國82年(1993)5月協助圓明出版社出版之《廣欽老和尚法語錄》修訂版增刪修正,並作序〈永懷師恩〉。9月,毘盧寶殿與老和尚紀念堂落成啟用,年底傳授3期在家五戒菩薩戒。民國83年(1994)4月至6月,傳授三壇大戒(2期出家戒、1期在家五戒菩薩戒)。          民國84年(1995)10月,藥師寶殿落成,是年率領四眾弟子到韓國朝聖。民國87年(1998),清淨境界落成。民國89年(2000)購買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大仁寺,易名清淨山毘盧寺。民國90年(2001)再傳三壇大戒(一期出家戒、兩期在家五戒菩薩戒)。民國91年(2002)10月,台南左鎮千僧寺大雄寶殿落成啟用。民國92年(2003)奠基啟建毘盧樓閣。民國95年(2006)完成毘盧樓閣地面基層。民國96年(2007)韓國毘盧寺新五觀堂落成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開光安座。  傳聞上師弘法度眾,為法忘軀,民國97年(2008)12月29日示寂上昇。當家傳敦法師接任第三任住持,續建毘盧樓閣與各分寺建設,同年韓國毘盧寺周邊道路工程完工啟用,民國100年(2011)毘盧寺公共設施竣工。  ← 傳聞上師為法忘軀,民國97年示寂上昇。   ↓民國97年傳敦法師接任第三任住持。     傳敦法師力行實踐上師所囑:「傳毘盧法。敦承佛意。」弘宣前兩任住持心地法門,教化弟子,接引善信。民國100年(2011)出版《上師開示系列─法水遍佈長流1》,民國101年(2012)將民國82年(1993)出版的《廣欽老和尚法語錄》,重新排版、更製封面,再次出版,昭示老和尚苦修實證修行典範,秉持老實念佛的精神,實證實修,早證菩提。民國105年(2016)出版《上師開示系列─法水遍佈長流2》,並將持續整理出版,期使上師的修持與心地法門,遍佈長流,普澤一切見聞者。       傳敦法師深知毘盧樓閣為傳聞法師度眾大事因緣,率領男女兩序大眾,全力投入毘盧樓閣工程,親自坐鎮,運籌策劃,邀聘名家,融合建築文化與傳統藝術,設計莊嚴宏偉佛殿。仰仗佛力加被,工程圓滿完成,於民國105年(2016)2月12日舉行毘盧樓閣落成暨大佛開光安座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