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 無礙
◎ 大家一起做事,不要論你對、我對,要圓融無礙。
◎ 《華嚴經》中有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 理法界的理,就是佛性、平等、慈悲、至高無上。
◎ 在做事當中,就是依理去行,秉持佛性平等慈悲的原則去做,隨順眾生。
◎ 理無礙,把理運用進去,心中都是佛法(慈悲喜捨、平等、沒好沒壞)應用在外,都圓滿無礙。
◎ 自性自然產生出智慧的作用。在做的時候心會謙虛,沒有煩惱,這都是慈悲心在作用。
◎ 理無礙,自性作用,佛法在內心,沒有障礙,很自然的不會有障礙。
◎ 如果心中沒有佛法,就是眾生相,表現在外就是那些貪瞋癡。因為心裡有障礙,所以處理事情起來,任何事都成障礙。
◎ 自然運用心中的佛法來處事待人,就沒有障礙。要用佛法來看事情,如果沒有佛法,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癡,就是世俗。
◎ 佛法納入心田,起心動念都是佛法,就是理,就是自性。能運用出無量無邊,也就是顯現出「事之無礙」,這樣由理無礙運用到事無礙,就能達到理事無礙。
◎ 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一體,性相圓融。以人來譬喻,理事一體指的是人,人是由內在的「性」及外表的「相」(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動作)和合而成。性由相現,相由性作用,而「性」就是「理」,「相」就是「事」,理事一體就是性圓融。如果表現在外的待人處事有好壞分別,與內在的性就不相應,不能稱為性相圓融,沒有圓融就不能達到無礙。如果表現在外的都是慈悲、莊嚴、沒分別,才能與內在的性相應,才可稱為性相圓融。性相一體等於理事一體,圓融才稱為一體,才能達到無礙的境界。
◎ 了知諸法空相的心法,納入心田,運用於外,才能事事無礙,事理圓融。心法就是師父所講的,如果只是聽,未納入心田,就無法運用出來,起心動念都還是貪瞋癡,永遠是眾生。
◎ 沒有煩惱的人最「快」,大家的煩惱心未斷,煩惱放在心裡,包藏在裡面,不丟掉,一點事情來,沒有用佛法來處理,什麼都成障礙。如果大家有佛法,什麼事都可以溝通。
◎ 什麼都怕,怕這個,怕那個,不敢說。暗中心裡又與他過不去,這都是眾生心,貪瞋癡,自私的心,怕自己吃虧的心。如果有佛法,理無礙,將心法運用出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內心清淨莊嚴,不分別,事情不就圓滿了嗎?但是沒辦法,你們境界不夠,根基不夠,老是先分別,先煩惱,再來身口意就造業了。
◎ 每天參自己的貪、瞋、癡。
◎ 貪、瞋、癡、慢、疑,是一切煩惱之根本。
◎ 「癡、見、愛、慢」煩惱根源。
◎ 執著,能生種種煩惱,為輪迴之始。
◎ 無色相、無煩惱執著,才是真如妙心,也就是自性,即是佛心。
◎ 平常心是道,了知自性,便時時見性。
◎ 「圓滿」就是「智」,有大智慧才能圓滿一切。
◎ 無煩惱,則自性的智慧才能顯現。
◎ 心中無煩惱,才能清淨。
◎ 於色相中,不執著,不動,慢慢就能見性。
◎ 「圓」就是「自性隨緣不變」,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相。
◎ 執著也是煩惱。
◎ 當下一念,認清自性,修行就會很快。
◎ 迷了自性,便在起心動念裡打轉鑽牛角尖。
◎ 心要如何大?時時刻刻,不要有一個「我」,就是自性的意思。
◎ 一切都是心在作用,如果沒有分別當下的心,就是自性。
◎ 行住坐臥都能迴光返照,自性以空為體。
◎ 萬法不離自性。
◎ 每天要見性,時時要見性。
◎ 識自本心見自性。
◎ 自性清淨即調心。
◎ 反聞聞自性,自性念佛自性聽。
◎ 自性常生智慧。
◎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 人之所以癡,因為不懂因緣法。
◎ 應不被表相所轉,看透內在因緣法。
◎ 世間相都是你我對錯,事境一來,要瞭解因緣法。
◎ 佛法不納入心田中,心沒有佛法,一個境來,馬上起心動念,就是貪瞋癡在作用,而不是自性在作用。(本則為八十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師父在千僧寺開示)
◎ 自性本無事,由人自招惹。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是非從何來。
◎ 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自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 以本覺為體,衍生出一切。
◎ 六根既是假合,煩惱又如何為真?
◎ 色身是各種因緣和合,沒有一個自體。
◎ 「體」和「用」有如水和冰。
◎ 不思善、不思惡,是本來面目。
◎ 欲入三摩地,應從聞中得,「聞」即是佛性。
◎ 保持本覺,即修學佛法。
◎ 「無為法」即自然心「清清」,不會去想,不會去感覺。
◎ 「無為法」即心地法門;「無為法」即無好無壞、不執著;「無為法」即不生不死、無所作為。
◎ 聞性功夫深,與諸佛「本覺妙心」相契。
◎ 內在自性與外在肉體配合,動靜如一,便能進入「無為」。
◎ 無修無證,是最高境界。
◎ 沒有分別性,才能轉這個意識。
◎ 每日的行住坐臥及待人處事之中,不執著,什麼事情來,不被境所轉;有悲喜好壞,都不是中道。
◎ 一切隨緣,無所執著,無所求。
◎ 目不著好色,耳不住好音。
◎ 用根不用識,不起分別心。
◎ 看清自己,瞭解自己,才是大智慧。
◎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 煩惱從分別來。
◎ 佛法不離世間法,要會應用,不要被轉走。
◎ 證阿羅漢的條件:離欲、無諍。
◎ 修出「本來」。
◎ 對、錯,都是分別(論事、論世間),不要太去感覺這些事,凡事當做修行。
◎ 什麼都是假的!
◎ 粗衣淡飯,六根清淨。
◎ 清淨就是「不好、不壞、沒有美醜、沒有分別」。
◎ 要知足常樂,才能接受佛法的好處。
◎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 任何事,隨緣不變。
◎ 內心清楚,外表隨緣。
◎ 諸法平等,無有高下。
◎ 多少劫來貸屋住,何時認得主人翁?
◎ 菩薩「善思惟三昧」。
◎ 善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 無始劫來貸屋住,沒有一個自體。
◎ 一切法界,難以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