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住持廣欽老和尚(1892〜1986),法名照敬,字號廣欽,比丘,俗姓黃,生於清光緒18年(1892) ,福建省惠安縣人。
5歲時,母多子勞累家貧,將其割愛晉江李樹為養子,李樹以種植水果維生,差堪溫飽。幼年多病,養父母愛護有加,視同己出,7歲由養母帶往鄰村池店高山亭許願,拜觀世音菩薩為契子,冀能消除災難。因養母信佛茹素,跟隨養母開始茹素,終身不渝。9歲及11歲時,養母、養父相繼去世,頓成孤兒,深感世事無常,萌生出家念頭。
光緒28年(1902)禮泉州承天禪寺修苦行的瑞芳法師皈依佛門,瑞師命其做種菜、除草等外坡執事。清宣統2年(1910)由於特殊因緣赴南洋,因未受教育,僅能在僑商開設之店舖協助雜務。年歲稍長,隨同當地同鄉上山砍運木材,某日預感將出車禍,曾提出警告,無奈眾人不信。事後同鄉戲稱:何不出家修行度眾?幡然領悟,隨即於民國15年(1926)乘船返閩。
民國16年(1927)於泉州承天禪寺正式披剃出家,當時瑞芳法師已圓寂,乃由方丈轉塵老和尚代為剃度,賜法名照敬,字號廣欽。出家後,專志苦修,食人不食,做人不做,常坐不臥,一心念佛,精進修持。曾連續21日未進食,一日早課,終因體力不支前仆倒地,影響所及,整排課誦之僧眾相繼全倒,乃跪於大殿門口,向出班大眾一一懺悔,從此體悟,修行應取中道,自然成就。曾擔任大殿上香、打板之職,某次因睡遲而延誤打板時間,深自懺悔,從此立志不倒單。
在承天禪寺修行時,曾為一代律宗高僧弘一大師洗衣,事後憶述:「弘一大師的衣服很油很油(因為不常洗),油得一沾水,水就滑下來,但是非常非常香,這就是『戒香』。」曾為警惕禪坐昏沉,特意至懸崖打坐,提醒自己:「別打瞌睡,掉下去就沒命。」修行的決心、毅力驚人。然色身終究是色身,難抵昏沉,真的從崖上跌落,感覺有人以手捧接,從懸崖高處掉落谷底,竟仍維持雙腿盤坐,醒後自覺五臟六腑位移,秉持一貫修行本色,淡定無所驚懼,逕自靜坐調理後始起坐返回,因此脊椎受傷,導致日後背駝。
民國79年傳聞上師(後排立者左)率四眾弟子到中國泉州承天寺參訪時,在泉州郊外清源山老和尚潛修的山洞旁合影。
民國22年(1933)前往莆田囊山慈壽禪寺,晉謁妙義老和尚求受具足戒,戒牒剃度法師瑞芳。宏仁老法師授以法眼法牒,囑其珍重流傳。具戒歸來,決志前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潛修。民國23年(1934)於岩壁石洞修行,不意該洞為猛虎洞穴,老和尚專致念佛,猛虎遷往他處,「伏虎和尚」之稱名聞遐邇。群猴護法經常摘取樹子、水果送到洞口供養,「人猿送食、猛虎皈依」,由來於此。
民國28年(1939)入定超過3個月,鼻息全無,樵夫誤以為老和尚圓寂,轉告轉塵老和尚,轉塵老和尚偕同弘一大師上山探視,經弘一大師彈指三下,老和尚乃出定,當時泉州一帶曾為之轟動。
民國34年(1945)大定後,發願度眾,結束住洞苦修13年歲月,重返承天禪寺。當時承天禪寺監院與香燈師,想考驗老和尚閉山苦修功行,故意將大殿功德箱油香錢收起,對大眾放言:「啊,功德箱油香錢不見了,一定是那個廣欽偷的,晚上就他一個人坐在大殿,一定是他偷的,他剛回來,錢就不見,一定是他偷的。這個廣欽啊,有夠貪的,油香錢也敢偷。閉什麼山,閉山閉成這樣。」
此後,寺裡僧眾見到老和尚,紛紛白眼相向,「哼」一聲。世人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然老和尚修行本色依然故我,自在如常。一段時日後,監院與香燈師深為老和尚之定力懾服,說出真相,寺眾恍然大悟自覺慚愧,益生敬佩讚歎,然而老和尚依然若無其事,不為毀譽得失動容,可見苦修定力之高。
民國36年,老和尚由廈門搭英航號輪渡海來臺時德相。
民國36年(1947)6月中旬,老和尚偕同普旺(日後改名普觀)法師由廈門搭英航號輪渡海來台,最初在基隆靈泉寺、極樂寺、最樂寺等處掛單,並曾於台北法華寺夜度日人鬼魂。
民國37年(1948)春於臺北新店街後山石壁開鑿一間小寺,命名廣明巖(即今之廣明寺)。民國38年(1949)開鑿廣明巖右上之大石壁。民國40年(1951)於廣明寺右後方上側大石壁上鳩工雕鑿阿彌陀佛大佛像,佛身高2丈1尺,蓮座寬8尺,深6尺,高3尺,開創臺灣雕鑿石佛風氣之先,又於左下方鑿石洞,建立廣照寺。
民國41年(1952)於臺北縣土城鎮成福山覓得一天然石洞,建立日月洞,老和尚住洞之日,清泉自石縫湧出,於是決定在此隱居修行,並於洞前建造木屋3間,供奉地藏王菩薩,洞之上方搭建茅蓬,接引弟子同修。民國42年(1953)又在山頂大石前搭一茅蓬自住,某日深夜有大蟒蛇至老和尚住處,老和尚毫無懼意為之說三皈依,是即「度蟒之說」。
民國44年(1955),板橋信眾於臺北土城購一山地(該處俗稱火山)供養老和尚,即今承天禪寺所在。老和尚砍竹為筏,兩端繫縛於巨竹上,於筏上結跏趺坐。後又闢地建瓦屋一間,供奉佛像。
民國45年(1956)回新店廣照寺,民國47年年底再回土城火山,民國49年(1960)於「火山」山坡建造大殿,並將該處命名為清源山承天禪寺,遙念出家祖庭及面壁之本源。民國51年(1962)陸續興建承天禪寺屋舍,擴建舊殿(舊稱三聖殿)。
民國52年(1963)應公路局長林則彬等信眾之請,赴中橫超渡孤魂,於花蓮及台中等地弘法,在天祥協建祥德寺,林則彬並於老和尚當時草蓬禪坐原址建天峰塔紀念。同年應中部弟子禮請至台中龍井山上之南寮創建廣龍寺。民國53年底(1964)再返土城承天禪寺,增建山門,並將茅棚改建鋼筋水泥方丈室。民國54年(1965)9月建齋堂與廚房,完成承天禪寺初步建設。
老和尚來台後曾有3次長時間(約一週以上)之「入定」紀錄,每日以水果維生,不食熟食,是故有「水果師」雅號。除雨天外,夜間常在林間趺坐修行。老和尚夜間露坐,天亮輒見林木草叢露珠晶瑩,地面亦因露水沾濕,唯獨老和尚坐處,約數尺直徑周圍全乾。上述特立異行之修道行徑,眾口相傳,婦孺皆知。
民國55年起(1966),慕名前來請益、皈依者絡繹於途。民國58年(1969)於土城創建廣承岩,民國60年(1971)與63年(1974)曾表示即將捨報,經弟子懇切哀求,慈悲俯允延緩時日,期間應信眾禮請赴基隆、南投、台中、嘉義、花蓮等地弘法度眾。民國64年(1975)開始禁足,不再下山。
民國65年(1976)承天禪寺初建磚瓦房地基下陷,牆壁龜裂,是年春天開始重建,首先將女眾寮房改建成2層水泥樓房。民國66年(1977)秋天開山整地,拆除舊三聖殿、齋堂、廚房、大雄寶殿、男眾寮房、方丈室,民國67年(1978)春天於大雄寶殿原址建三聖殿與兩層寮房,再依山坡地形興建祖師堂,於齋堂原址復建兩層齋堂與廚房。
民國75年1月3日,老和尚親打小木魚與弟子們一起念佛。
民國75年(1986)1月1日,早齋後示意欲返妙通寺,眾以老和尚心意已決,不敢有違,乃送老和尚南下,抵達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1月3日,老和尚親打小木魚與弟子們一起念佛。1月5日,老和尚瞻視清澈,向隨侍弟子曰:「無來無去,無代誌(閩南語)。」定靜安詳,並向徒眾頷首莞爾,於念佛聲中坐化示寂。僧臘55,戒臘54,世壽95。當時老和尚顏面容光煥發,室內光亮異常。
苦修實證、老實念佛、福慧雙修、心地法門是老和尚一生示佛典範的宗教行持。老和尚修行毅力愈老彌堅,90高齡還曾自言:「眼睛看過去,玻璃都要讓它霧掉(閩南語)。」意即專一、犀利、魄力,修行應具足這些條件。就如傳聞上師所說:「修行就是靠志氣。」一代高僧身體力行,昭為後世修行典範。
綜觀老和尚一生,貧苦孤露,堅毅篤實,起居簡樸,平易謙和,以禪悅代替火食,踐履頭陀苦行正則,昭示德行典範,堪與古德共讚。「苦行度眾,真淨真禪,不食煙火六十年,道範利人天;建寺安僧,恩澤滿塵寰,南無度人師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廣公恩澤,亙古彌新;典範長留,昭為後世一盞不滅明燈!」是傳聞上師緬懷老和尚的讚偈,超塵脫俗,恰如老和尚一生行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