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篇01 人身難得

開示篇01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因為我們過去世有信佛、親近佛,這世才有善根因緣,能得到這個人身,又能夠出家修行。當你生病的時候,要感覺這個人身難得,若沒有這個人身,就不能修行了。因此生病的時候,就是在消業。過去生生世世都有病,而病有很多種病,有小病,有大病,有的是種種都有。當生病的時候,就是在消我們的業,心要鎮定,觀想這個生病的人是誰?是什麼人在生病?心鎮定,不要被煩惱的心、生病的心所轉。否則罪業非但不會消,反而會增加我們的罪業。以修行的工夫來講,靜的工夫十分,動的時候只剩一分;動的工夫十分,病苦的時候只剩一分;當病苦時,工夫十分,臨命終時只剩一分。

        這個過程,一切都是這個心在轉,所以說,病苦的時候「心」最要緊。每一個人的色身一定會遭逢病苦,尤其在臨命終時一定有病苦,所以老師父曾經開示,我們平時常做苦行,這個身體常常讓它耐苦,以這種方式工作,沒有任何享受,就有好處在裡面。人要往生的時候,飯吃不下,靈光要脫離這個假體,身體非常痛苦,很怕人家碰到他的身體,因為會很痛很痛,這個痛就是苦。若平時吃苦慣了,到那個時候才比較能忍受這個苦,而且不會起惡念,否則平時都享受慣了,吃不了苦,把這個身體顧得牢牢的,捨不得讓身體受苦,要往生的時候就沒辦法忍受這個苦。

 

        一旦不能忍受這個苦,就會起惡念,如起了惡念,就會像老師父說的:「墮入惡獸。」老師父開示,臨命終時不要起惡念,但是這個「不要起惡念」,不是我們自己可以做主的,是要看我們平時的工夫。修行是看我們平時這個心如何,修道人修行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被這身體束縛,隨時能去,否則人都是要等這口氣斷了,靈光才脫得了。這個時候一定要有正念,惡念若來,就是在考試,平時就要適應,所以說「修苦行」好處很多,要說是說不完的。
   
        修行要捨身!老師父常常開示,要捨身、要發願。世間那麼苦,地獄的眾生更苦,苦到什麼程度呢?沒有一刻暫息。當早晚扣鐘的時候,無形眾生聽到這鐘聲,才能夠暫時離苦。試想地獄的眾生這麼苦,聽這扣鐘的音聲,就能解脫,就能暫時息苦,而我們在修行,每天都在念經念佛,這麼好的善根,豈會不能解脫?這麼好的法寶賜給我們,這麼好的法門讓我們修,我們一定能解脫的。世間的苦與地獄的苦是沒辦法比的,地獄的眾生,經典說苦得沒有人肯代受,即使親如父子也無法互相代受,自己都無法承擔這個苦,要如何替你受呢?有這個苦,心就痛苦,就沒辦法修,失去人身就沒辦法修行,這就是人身難得的可貴! 
  
        提到「念地獄苦發菩提心」,我們要很慶幸、很歡喜,體悟因為過去世有修,這世才能得人身,又能聽聞佛法修行。修行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心,就是覺悟的心。我們時時要懺悔眼根所看的、耳根所聽的,乃至六根所對的,時時懺悔、時時發願!願力若堅固,修行的道心就會堅固。心若堅強,就會捨身。
   
        經常對你們開示,你們如今出了家,表面圓頂僧相現,有相的色身學佛修道,自言是出家人,但心卻不知道要如何去修行?不知道要如何去斷煩惱?不知道要去斷這些妄想,乃至一切惡念,真的不懂得要去斷、要如何去斷。
   
        施主四事供養,令我們得到種種方便,我們要稍微思量一下,如何思量呢?思量不是去執著於「現在有得吃,吃一點點就好」,不是這個意思,這樣也是執著。若是托缽,每頓行腳化緣時就會感覺很不簡單,有人布施才有得吃,沒人布施就沒得吃。在家人布施,是在修福,不是理所當然的,出家人不能想「人家是應該布施給我們的」,要「量彼來處」,瞭解布施的根源從哪裡來。修行首先要斷煩惱、斷妄想,心就會開闊,不然一天到晚沒有寄託。看你是要寄託在修行 (看經、拜佛,或者是念佛),還是為常住發心。所謂寄託,就有這兩種的寄託,心才不會無主、空空洞洞地過一天,不知道在做什麼。這樣到最後、煩惱妄想會把你轉到失去目標、忘記自己出家要做什麼,忘記要摸摸光頭,省思今天做了什麼。
   
        剃頭出家就是要修行、要了生死。老師父說:「出家若沒好好修,不下心、不用功,只是種種善根而已。」時間過得很快,一天一天過去,我們一天一天過,身體也一天一天一直衰老敗壞,不是那裡出毛病就是這裡有問題,將心安住在佛法中,不要安住在妄想中,否則就枉費放下一切來出家修行,了生死是出家人的根本。現在外面車禍種種,人身就死了。生是一種,死是幾百種,種種的死都有,很可怕!

                    

        所以說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若堅強,道心就堅強,道心若堅固,修行就會快,妄想心就比較微弱,不然一天吃三餐,老師父常這樣說:「我也是在修行!」(閩南語:我嘛地修行)。修行要如何修行?就是去吃苦、去忍辱,壞的來,轉成好的。不要都是我好,每項都要「我」,都先有「我」,你就無法斷這個我相,一天到晚都在煩惱,為這個「我」在煩惱。所以說你現在起心動念,染到不能自覺,心念一起就迷茫,被那些念頭抓著轉,跟著妄想走,枉費我們來出家。   

        你看老師父在九十幾歲的時候,還是一天到晚不厭其煩對眾開示,藉事作種種譬喻,但聽法的人不能光是聽,也要會悟啊!所以你們要把握師父住世的機緣,師父開示法語時,你們要去悟,要去行,遇到什麼境來,要回想師父,曾對我開示什麼,拿出來運用,否則開示有什麼用!千萬不要像聽故事一樣,只是聽好聽的,在這裡聽一聽,走出門就忘記了,那些習氣照舊,那些「我」照樣。真正孝順師父,真正要報師恩,就是好好修行,修到有一天你解脫的時候,就是真的報師恩。不然不算報師恩,不算孝順。       

        一天一天懵懵懂懂過日子,不去思考自己從哪裡來,不曉得要找出一條路,要將這一條生死的路打算好,最起碼你的心要有主宰,沒煩惱,臨命終時才稍微有一點把握。若煩惱心很重,你可以預想一下,要去的時候,業障都現前,業的境都現前,那時想修也沒辦法。    

        一天到晚對你們開示,不要煩惱,不要我相、不要妄想,講這麼多,你們不當一回事,將師父開示當作念歌。攝心一點,觀想煩惱也是空,一切都是幻化的;「我若煩惱,就枉費師父對我開示。」我們就如此觀想,否則枉費佛祖站在那裡,一天到晚想度我們,阿彌陀佛也是要度我們去西方,而我們還在這裡煩惱妄想。      

        不是不能看到佛,是我們沒有那種境界,其實佛祖每天都在觀視著我們。「菩提心」就是「道心」,有道心一切就比較理想,妄想心就會比較少。道心會勝過妄想心。如果你道心不夠,善根就很少,如此妄想一定來。大家信心堅固一點,信到底,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非常殊勝、非常的好,很契合我們現在的根基去修,一直念下去,就沒有錯,不要懷疑,不要猶豫。      

        時時刻刻,走路念佛,洗衣也念佛,都念在心裡,不是念給人家看,說我在念佛、我很有修,不然就還有一個「相」。修行是在心裡頭,不是要讓人家知道的,要這樣修。修行要實在,在心裡面用功才會得利。若僅憑外在形式上稍微念一下,就感覺說我很有修,我念佛都念到一心了,就要讓人家知道,這種還有一個「我好」的外相。念佛是念的境界,時時刻刻念念在心裡,觀這個心,一句一句清清淨淨這樣念。      

        一舉一動都能夠念佛,只要下功夫,不是沒辦法,如果說一陣子很好,一陣子就沒辦法,你就是不專心嘛!妄想任由它妄想,念隨我們念,久而久之就讓我們念下去了。不要怕妄想,妄想來就來,不管它,沒辦法控制不要妄想。念佛的要訣:第一、不要著靜境,不是說在那裡靜,在那裡禪坐才能念佛。第二、不要執著參「念佛是誰」,你光顧著參一句念佛是誰?就顧不了持這個「阿彌陀佛」的聖號。我們淨土法門念佛是持名念佛,專心持這句佛的聖號,雖不是在參禪,但是念佛念到最後,跟禪一樣,「禪」與「淨」到最後是一樣。不要這麼傻,是要除妄想,還是想知道「要如何來除妄想」?你腦筋在轉這句「要如何除妄想」,妄想一來,就停在那裡,開始起煩惱,這樣哪能一心呢?更沒辦法念佛。這句「阿彌陀佛」沒念,耳朵就沒有這個佛號,只在想說要如何除妄想。這樣,就跟修這個淨土法門不相應。       

        念佛念到專,自然妄想就沒有了,不是去想,想說要如何除妄想。還有一點,就是不用要求一心,怎麼說呢?大家都要一心,怎麼說不要一心呢?一心是「自然的一心」,我們是要念到自然一心,不是又想著「為什麼我怎麼都無法一心呢?」「為什麼不能一心?」當你的心轉那個念頭,就沒念佛,這個時候,心就沒有阿彌陀佛;而修行就是要一切都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