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篇05 妄想來時要如何----客塵

開示篇05 妄想來時要如何――客塵

妄想來時要如何
                     ――客塵

 

妄想來時要如何?不要讓這個妄想繼續下去,不要想。

現在來說這個妄想,《楞嚴經》裡記載,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祂那個時候修證菩提,始創「如來」、「佛子」,開示:一切的眾生不能夠悟這個『道』,不能夠修證羅漢果,就是因為客塵煩惱所致。說這句話之後,又繼續問在會的諸大弟子,每個人用什麼方法來證果,各自將修行的方法說出來供大眾作參考。在會的弟子裡面,有一位比丘叫做憍陳如比丘,這個比丘是位尊者,說出他就是因為悟這個「客塵」二字而證果。

他譬喻說:一個人旅遊在外,他要到客棧休息寄宿。隔日天亮,吃飽飯後,一切就緒,行李準備好就離開。但是客棧的主人,就沒這個煩惱,不用吃飽就趕快走,可以繼續住下,可是客人呢?只是歇腳寄宿,只是暫時借住的,當然行李要帶著,因為這裡不能安住,就是叫作「客」。

若說這個「塵」呢?《楞嚴經》裡有很好的譬喻:像太陽剛昇上來的時候,剛好照到屋內,甚至從窗戶的一個縫隙照進去,在那狹窄的縫隙裡面,會看到有很微細的微塵在那裡浮動,憍陳如尊者就用這個譬喻,說明在虛空中搖動的就是「塵」。

我們的妄想就好比這客塵,所謂「塵」,就是我們心裡很微細的煩惱,你要仔細觀照才察覺得到。這妄想無始以來在我們心中,起伏不定,我們都從未去感覺它。正因為我們現在出家修行,才察覺,知道什麼叫作「妄想」。若在社會,在家人沒學佛,不知道那叫作「妄想」,一天就是隨著妄想在轉,在這世俗隨這妄想心在轉,一直生死輪迴。就因我們在修行,修學這個佛法,才知道什麼叫作「妄想」。

這微細的妄想,微細的煩惱,時時刻刻在我們心中,若沒有仔細的觀照,沒辦法瞭解,沒辦法知道。這麼多微細的煩惱,要在心靜下來的時候,在靜慮的時候,才會跑出來。若用功用得不夠,就會被這妄想轉去,流浪在這無始劫中,浮沉在這生死海中。

社會世俗人沒學佛,連妄想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天過一天,跟這個妄想在輪迴生死,而我們出家修行人,這妄想一來,就知道,這是妄想,不要去執著。若是執著它的話,就和社會世俗人一樣要輪迴生死。這一生出世姓張,下一世換姓李,這樣生生世世一直更替,改頭換面。這世生為男人,來世轉做女人,乃至一切眾生,改頭換面一直在那裡輪轉,全都是因為這個煩惱、妄想所致。所以我們用功,就是要斷煩惱及妄想。

我們的「本性」,本來常住的真心,就是不動,沒有「來」,沒有「去」。正如《金剛經》裡面所言:「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生不滅,那是我們本來的「心」,清淨的本性。好比這客棧的主人,這「主人」就是說我們的心,不動,而客人住一住,他終是要離開,但是主人不用離開!所以說,自性好比這虛空一樣,即使塵埃微塵,在虛空裡面,這虛空還是一樣地自在。塵埃無論飛揚出去,或是還在,虛空都是不動的。

經典有很多地方,都用這個虛空來譬喻我們的本性,譬喻我們的心,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好比這虛空,那麼自在、不動。但是這「妄想」呢?就好比這客人,住一住還是要離開。所以常常跟你們開示,妄想若來,不要去理它,就是這個意思。妄想好像客人,你不要管它,它自己會走,就是這個意思。《楞嚴經》裡面,這位尊者以客塵來譬喻修行的過程,實在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