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佛的人和沒有學佛的人就是不同
這個世間不管再怎麼樣,也是因緣所生法。
就像一張木頭做的桌子,它最初始的源頭是樹苗,把樹苗照顧好,長成大樹後變成棟樑材料,這個材料必須有因緣把它裁成木料,還要有木工製作、有鐵製零件組裝,完成後才叫做桌子,製成過程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名稱都不同。如果使用一百多年,這張桌子損壞不堪使用了,劈一劈,當柴燒,這叫做柴火不叫做桌子。那麼,它到底叫做什麼?
我們叫做什麼名字?人家如果說到誰的名字,「怎樣?怎樣?」馬上起心動念,開始翻臉,這樣是自己損自己。你前世叫什麼名字?這一世叫什麼名字?下一世又叫什麼名字?都不同,不要被「名字」綁住了。
讚歎彌勒尊佛的讚偈裡有一句:「遠離偏計執。」要遠離,不能偏,不能算計,不能計較,不能執著,「真空」才會「妙有」,「不執著」才會「無限」,「有執著」就「有限」。
這些道理我們聽一次、聽兩次、聽三次,牢記在心,熟悉了,生活中遇到任何境,試試看、試試看、試試看,心就會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明朗。所以,有學佛的人和沒有學佛的人就是不同。
觀德莫觀失
所謂「觀德莫觀失」;觀他的德,看他的好,不要看他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現在才要開始學習、開始改進的。我們要看:「這個人這麼好。這個人這麼好。」觀德莫觀失,做人就是要這樣。
我剛出家的時候,傳聞上師拿了一本很厚的經書,翻開後指給我看:「傳敦啊,善思惟三昧。」善思惟就是都往好處想,三昧就是「定力」,我回答:「喔!善思惟三昧。」當下就鐫刻心底,沒有第二個念頭。
那是《華嚴經》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裡的「善思惟三昧」,什麼事情都往好處想,什麼好的你就有份。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懷疑別人,你就什麼都沒有份,因為好事不會到你面前,好事到你面前,你也會把它看成不好的將它推開,就是這樣。
善巧圓融
活在這個世間,若瞭解得很徹底的話,就會善巧圓融,什麼都很順,別人看到你就法喜充滿,因為你慈悲、圓融、瞭解別人、體諒別人、包涵別人,就是慈悲為懷,就是佛祖的「慈悲喜捨」。
傳聞上師說:「瞭解自己是智慧,瞭解別人是慈悲。」我們與人相遇,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遇到這個就感覺不好,遇到那個就起衝突,哇!不要被你遇到,遇到都變成敵人,這樣就糟糕了,走到哪裡都碰壁。
出家修行,好人、壞人都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佛性都是平等的,他現在不好是因緣不好,沒有正確的教化才會錯誤,我們絕對不要受影響。
好習慣與壞習慣
「習慣」是不假思索的,沒有經過大腦,壞習慣是習慣,好習慣也是習慣。
「習慣」上面加一個「壞」字就是「業障」、「習氣」、「業力」。
「習慣」上面加一個「好」字就是「定力」、「道行」、「工夫」。
一樣是「習慣」兩個字,上面安一個「壞」字、安一個「好」字,完全不同,所以人要有智慧和用心,養成「好習慣」的歷程會經過多少煎熬,都要忍過去。
信心絕對不能打折扣
什麼叫做「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無法討論,無法言說的,那是「佛力」,「佛力不可思議」。
遇到任何境都要堅強勇敢,謹慎小心,一腳步、一腳印,慢慢走,信心絕對不能打折扣,任何人都一樣,「折扣」都是自己打的,誰也沒有那個能耐打你的「折扣」。
誰「貶」你?是你自己「貶」自己,沒有人會「貶」你,知道嗎?沒有人有那個能耐可以「貶」你,是你自己「貶」自己,如此而已。
生活就是修行
生活就是修行,所以要實修,要怎麼實修?心平氣和。心靜如水。
不要高興就欣喜若狂,不要生氣就暴跳如雷,「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修啊修,一個事情過不去而已,抓狂,哇!火燒功德林,全部燒光光,什麼都沒有了,就是這樣。
瞭解這個道理以後,要學習控制自己,「忍辱第一道」,什麼都要忍,忍得過都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