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國曆9/19(農曆8/5)
水陸法會第四天(內壇第二天)
—內壇請上堂
時間02:00
《水陸儀軌會本》第81頁
法師的桌椅、科儀、法器及齋主的科儀和拜墊,均向外安置。
壇前門上掛請聖幡10首,幡上書10席總名,需依儀文位次,切勿錯亂。


門口架仙橋布一幅,一頭縛於天香几上,一頭在天井中,需用重物壓定。




天香几至香案桌準備香支和花朵。





內壇第一席

法堂

三位和尚至壇向外立。主法於壇前捻香、散花於仙橋,正表、副表、上傳下敦師父、齋主,依次捻香、散花。


齋主依序捻香後散花。

諦此妙香緣起法 本來無物即真空
太虛周遍盡香雲 即此難思為妙假
非有非空皆絕待 雙遮雙照必亡中
仰憑中觀妙心香 是日殷勤修法供



性水真空周法界 湛然一器假難思
若於空假二俱亡 畢竟全彰中道義
以此觀心融法水 以茲法水凈諸塵
若依若正盡光嚴 洞徹十方無障礙
稽首十方無上覺 圓詮教行理三經
大心菩薩大乘僧 緣覺聲聞三寶眾
傳教四依稱列祖 天仙八部眾神王
我今普度建壇場 願展慈光垂密證
誦持「灑淨真言」時,兩位香燈持水杯,分東西單,從壇內至淨道上灑淨。

伏以。非如非異。是為以佛眼觀。何聖何凡。此則於法界一。境俱智寂。體兼用冥。函與蓋以相應。水共波而不別。至若隨時起教。為實施權。雖分別於多門。終指歸於一道。然則理由事顯。化以機興。亡絕待中。固不涉離微之論。顯正因性。必須憑緣了之修。是以明燈獻華。低頭合掌。要莊嚴於萬行。俾圓妙以三身。故知寓跡於有為。畢竟歸原於無作。


金剛正體。豈非堅密之身。玉毫淨光。斯為真實之相。畢竟本來無垢。當知何處有人。是則開陳沐浴之門。為欲洗滌塵勞之類。冀回蓮瞬。俯鑑葵傾。將奉導於聖儀。幸前臨於溫室。



仰投尊境。虔露卑忱。如是祈求。誠為懇切。載念修崇之際。應多簡陋之愆。或主法者無德以堪。或行施者用心之隘。或道場之失度。或供事之闕儀。
諒在大慈。少寬眾過。俯徇下愚之請。冀成曠濟之緣。惟福報稍微者。尚恐莫聞。若罪情極重者。何由可至。敕梵王而肆赦。囑帝釋以垂恩。分差捷疾之倫。各領通傳之任。盡令七趣。俱會一時。惡業不宥之囚徒。當蒙自便。業累相關之罪輩。悉使偕來。矧惟徧知。常興普應。是以凈光照燭。無幽而弗明。神力提持。何苦而不拔。敢祈威重。少俟須臾。為受清齋。勉從至願。眾等無任。懇禱激切。屏營之至。
香燈守護內壇。勿令雜人竄入。干犯齋禁。
內壇供上堂
時間08:00

《水陸儀軌會本》第123頁:
普供桌飯3盃,上堂第1席飯13盃,第2〜9席各席飯10盃,第10席飯12盃。
備六塵妙供,與大眾師、信徒所供養法寶與紅包等置普供桌旁。








齋主進壇禮佛三拜。香燈鳴引磬,引領齋主至法堂恭迎三位主法和尚。




唯是一心。唯是一食。以唯食。則一切法趣食。以唯心。則一切食趣心。此心融時食亦融。於法等者食亦等。是則普入三際。其性常住。大包十虗。其體恆周。性常住故。一念不生。體恆周故。當處不動。不動則一切處有。不生則一切念空。一切念空兮真空不空。一切處有兮妙有非有。圓照二諦兮不取不捨。融會一如兮絕言絕思。如是觀心。如是觀食。何心非食。何食非心。是為同一覺源。畢竟俱名法界。







六塵妙供
獻香
維此妙香真法供 久修戒定慧為熏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獻華
維此妙華真法供 久修萬行為莊嚴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獻燈
維此明燈真法供 是為智炬勝光明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獻食獻衣
維此現前真法供 忍衣智食妙難思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獻寶
妙寶現前真法供 金剛能斷智難思
以由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法供養
興曠濟懷。發大悲智。須行法施。以滿心期。所謂取如來深妙之經。為眾生分別其義。不輕初學。但以大乘。豈令信受於一時。要必思修於此日。成就六度。隨順四依。有能用心誘進其人。是為以法供養其佛。
六塵妙供圓滿,大眾諷誦《八十八佛懺悔文》,念至第四句,正、副表執手爐,主法、上傳下敦師父、齋主出位上香。



法師對三寶普說水陸緣起:(節錄)
然於眾善之中。求其事簡而功最深者。唯施食一法門爾。昔在阿難尊者。嘗於靜夜。見焰口鬼前至白言。卻後三日。當生鬼趣。爾時阿難甚大驚怖。白佛求救。而世尊乃教之以具斛施食之道。且復授以陀羅尼法。俾詛少為多。以成法供。上奉三寶。次及婆羅門。下則施諸餓鬼之眾。咸令舍彼鬼身。生於天上。而阿難尊者遂得以免三日之必死。延百年之具壽。其為自他得益之多。有如此者。此即施食起教最初根本也。
上來施主。虔對三尊恪意開陳。三十二願。報恩心滿。普度功圓。法界群生。齊成佛道。
弟子眾等伏願所修齋事。本自誠心。上奉三尊。下度六道。惟冀舉家眷序。終日歡和。飲食起居。吉祥安樂。增輝祖業。垂裕孫謀。既壽而康。曰富且貴。火災絕警。寇黨迷蹤。隨心有求。無事不遂。眾等無任歸依。懇禱之至。
外壇施放三大士瑜伽焰口乙堂
時間17:30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生 同圓種智

地藏殿

地藏殿

地藏殿召請

蓮池海會
彌陀如來
觀音勢至坐蓮臺
接引上金階
大誓弘開
普願離塵埃

面然大士蓮座處

觀音大士
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度迷津
尋聲救苦
無剎不現身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三寶者。千生罕遇。萬劫難
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以蠲除。若以懇切至誠心。故無求而不應。
所謂道。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中。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中。三寶為雨澤。由是希心仰望。當求出世之因。密語宣揚。定感超凡之果。三寶功德。難盡讚揚。


佛事圓滿化「啟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證盟功德文疏」。

